俄羅斯反政府大集會前,總統普京政敵、前副總理湼姆佐夫(Boris Nemtsov)遭槍擊身亡。前日深夜,湼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近一條橋上,被身份不明槍手槍擊,背部中四槍,終年五十五歲。對於當今俄羅斯國內數一數二敢言的反對派領袖橫死,國內外激烈反彈,斥是政治暗殺,嫌疑最大的普京立即表態譴責襲擊,下令徹查。
案發時,湼氏在莫斯科市中心一餐廳用過餐,與一名烏克蘭籍女性散步,走到克宮外橫亙莫斯科河的橋上,一輛白色汽車駛近,車上槍手開了七、八槍,四槍擊中湼氏。同行女子無恙,事後接受警方問話,有指她是湼氏的模特兒女友。
湼氏批評普京政府一向不遺餘力,近月更集中火力炮轟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行動;遇害前數小時他接受電台訪問,就直斥普京侵烏是「瘋狂、好鬥」,招來西方制裁、油價暴跌,令國家陷入危機。湼氏死前正致力撰寫報告,羅列證據證明莫斯科是直接指揮烏東叛軍作亂的幕後主腦,包括公開一段侵烏證據片段;克宮一直否認指控。
兇徒用軍警手槍 行動精密
現在湼氏橫死,反對派齊聲炮轟克宮容不下異見,指湼氏是死於政治暗殺。普京迅速表態譴責槍擊是「殘忍謀殺」,「充滿買兇殺人迹象,極度挑釁」。他對湼氏家人致以慰問外,更責令執法部門首長徹查案件,由他「親自監督」。負責調查的調查委員會指,槍手用的是俄軍警使用的馬卡洛夫手槍,行動經過精心部署。
反對派原定今天舉行「春天示威」,湼氏稱「主要訴求是立即結束烏克蘭戰爭」,並要求普京下台,指「極權統治帶來絕對大災難」。他之前在社交網Twitter號召「厭倦了謊言、戰爭和漲價」的民眾參加這次集會。昨日反對派宣佈,取消這場被當局趕到莫斯科市郊進行的示威,改為在市中心集會遊行,悼念湼氏,當局批准最多五萬人參與。
多次在社交平台遭匿名恐嚇
其實湼氏一直自知處境凶險。他二月初受訪時曾說,自己跟八十六歲母一樣有擔心他會遭普京毒手,但他不怕,「否則不會領導反對派」。格魯吉亞前總統薩卡什維利說,上周跟湼氏見過面,當日湼氏還說不信普京會拘捕當過高官的人。但威脅無時不在,他的律師和朋友都說,湼氏多次在社交平台遭匿名恐嚇,有報警,惟警方並未派人保護他。不過湼氏亦跟朋友說過不願受保護,「他們要殺就殺吧」,而且不會因怕死而去國。「我不會離開俄羅斯。否則誰來抗爭?」
另一反對派領袖、曾在普京政府任總理的卡西亞諾夫視察兇案現場後對記者說:「這是教訓他多年來持續為俄羅斯自由民主抗爭。在廿一世紀,有反對派領袖竟在克宮外被射殺,實在難以想像!原因就是他說出事實,為此遭滅口。」
另一著名反對派亞申怒說:「他們幹掉反對派的傑出成員,目的是威嚇民眾,製造恐怖。」多個西方國家都譴責這次襲擊,美國總統奧巴馬讚湼氏「不倦」爭取俄人權益,促莫斯科「公平、透明」徹查案件。
兇案後僅兩小時,警方已着手沖洗街上血迹。但血迹洗得掉,湼氏的死卻已在民眾心中留痕。不少人隨後到現場獻花,其中一名女子說:「湼姆佐夫做的事非常重要。他的死無論如何都是因為政治。」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普京治下部份被迫害異見者
2015年
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被指違反集會條例,被禁監15日,現正服刑
2013年
石油大亨霍多爾科夫斯基批評普京後被判監十年,出獄後流亡瑞士
反對派領袖兼國際象棋前棋王卡斯帕羅夫,在當局打壓下,被迫移居美國
2006年
曾深入報道車臣戰爭的女記者波利特科夫斯卡婭被槍殺
2004年
俄版《福布斯》總編輯克列布尼科夫疑因揭發當地貪污被槍殺
資料來源: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