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潮文:置業童話 - 地產小子

地產潮文:置業童話 - 地產小子

早前有免費報章報道兩個儲錢買樓的動人故事,主角Icy和姚先生月入均逾兩萬元,他們分別用兩年和三年時間儲蓄三十萬元,準備資金分別買入二百八十九萬和二百九十萬元的物業。這些故事雖然勵志,但產生了買樓很容易的錯覺。現實是樓價高企,加上生活開支繁多,儲兩年錢買樓,恐怕只是個童話。
這份免費報章的兩個案例,樓價剛好低於三百萬元。現時三百萬元以下物業選擇逐漸減少。根據今年首兩個月中原數據網的資料,堅尼地城嘉輝花園不少單位成交價逾四百萬,二百二十一平方呎(實用面積.下同)一房單位也要三百六十萬元;九龍灣得寶花園的成交個案全線超過三百萬元,即使是二百五十三平方呎兩房單位亦要三百三十八萬元;而大埔翠屏花園二百六十二平方呎兩房單位開始出現逾三百萬元的成交個案;屯門時代廣場的成交價也全線超越二百八十萬元。你想學Icy或姚先生用三百萬元預算買樓?相信未補地價的迷你公屋居屋(三百平方呎以下)才有較多選擇。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去年十至十二月的個人月入中位數為一萬三千五百元。兩位主角的人息已屬全港最高入息的三分之一人口,換言之香港大部份在職人士未必有Icy和姚先生那麼高的入息可供儲蓄。況且家家有本難計的賬,節省必需品開支絕不容易。即使能數年不買新衫新鞋新電話,也難以節省不斷增加的交通與膳食開支;不少年輕人更要月付家用,支援家庭或供養家中兄弟姐妹與長輩;甚至要預留金錢償還學生貸款、交稅、買保險、甚至應付持續進修、醫療、家居維修等必要開支。此外,別忘記姚先生的九十萬元買樓首期獲得家人及另一半分擔,這種福份更是可遇不可求。普通人的儲兩年錢就能買樓?相信只有要升斗市民的兩年積蓄,可能只夠買個車位。
藉動人故事激勵人心的出發點值得一讚,但故事與現實若然差距太大,只會製造另一個童話故事。

地產小子
http://propertykids.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