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側影:重建巨輪殺入印度藝人街魔法不敵推土機

蘋果側影:重建巨輪殺入印度藝人街
魔法不敵推土機

表演噴火的魔術師、訓練猴子雜耍的馴獸師,還有奏樂蛇舞的吹笛人……這裏,不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而是位於印度新德里市中心的貧民窟Kathputli Colony。上世紀五十年代,身懷絕技的街頭藝人,呼朋喚友,聚居於此,逐漸發展成特色「藝人街」。只是,神奇的魔法,敵不過市區重建的現實,隆隆的推土機,由遠而近;傳統技藝,在高速發展下,統統成了犧牲品。

魔術學校相繼倒閉

「這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技!」說這話的,是三十二歲的印度「噴火人」Sahir。口含火酒,手持火把,手一揮,火酒噴出,眨眼之間,一條沖天的紅色火龍,已在眼前,圍觀的人,無不拍爛手掌。Sahir是貧民窟內十多名表演噴火的魔術師之一,「以前這裏有數家魔術學校,可惜無人讀,陸續關閉,魔術師難轉行,無辦法,惟有做得幾耐得幾耐」。他一臉無奈。
靠苦練的絕活討生活,是這裏的生存之道。賺取平均每日十港元的收入,Sahir謂,在當地已算不錯。口耳相傳,甚至吸引海外遊客慕名紛至,成為街頭藝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可惜,重建的巨輪,並未因這裏是很多人的生活命脈而停下來。位於鐵路站旁黃金地段,成了老街的原罪,早於二○○七年,印度政府將藝人街劃入重建範圍,並頒佈清拆令,但因部份居民拒絕遷出,其間爆發多次衝突。
「與其拆遷,不如原址保留發展成藝術區,吸引更多人來」。不遷不拆,是Sahir的心聲。除了他,二十九歲的Aziz Ahmad,是另一位不願離開的居民。「一家人在這裏住了十幾年,要是被逼遷,不知何處容身」。靠表演魔術養活一家,Aziz最拿手把手帕變成會飛的白鴿,每次表演,都由五歲兒子充當助手,父子兵上陣。他說喜歡這裏的一切,鄰里關係親密,堅拒遷進重建後的多層大廈。

傳統扯線玩偶,訴說着一個個印度民間故事,口耳相傳,遊客慕名而至。

三十二歲的「噴火人」Sahir手持火把,手一揮,沖天的紅色火龍乍現。

色彩鮮艷的馬形幸運獸,由稻草和報紙全人手製造,據說可帶來好運。

世襲絕技養妻活兒

佔地五點二公頃的貧民窟,住了近三千個印度家庭,大部份都是貧窮的街頭藝人。在貧民窟,居民需共用公共廁所,滿地垃圾,到處充斥着難聞的氣味,但這裏的居民,大部份有自己的工作和一技之長,他們以此維生,也以此引以為傲。
走進藝人街,像時光倒流至崇尚技藝傳承的上世紀,巷弄蜿蜒狹窄,房舍高高低低層層叠叠,看似雜亂無章,卻又拼湊出斑斕的色彩,出奇諧協。
事實上,這裏獨有自己的生存秩序。現代社會,一紙文憑是上流的門檻,但在藝人街,身懷絕技,才真正受人尊敬。半世紀以來,住在這裏的人,個個埋首鑽研苦練,父傳子、子傳孫,學得一招半式,就可以成師成家養妻活兒。街頭巷尾,不難見到頭頂四、五個花瓶仍行動自如的印度大媽,還有踩着高蹺穿過人叢的「特技人」,小石屋前的空地,既是練習場,也是表演地,更是藝人之間交流切磋的重鎮,誠如堅拒遷出的藝人所言:豈是重建後的多層式「雅室」可比?
攝影:林亦非 撰文:呂麗嬋

一說要為樂手Bambara拍照,鄰居噴火人的四個孩子即湧至搶鏡。

藝人街卧虎藏龍,隨便一個敲擊樂藝人,觀眾隨時是政要和達官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