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早產嬰兒比率介乎7.5%至10%,有上升趨勢,估計與輔助生育個案增加有關。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黃明沁表示,早產嬰兒若無併發症,也可如足月嬰兒一樣正常發育,家長過份呵護會添加壓力,影響日後成長。
孕婦受感染增早產風險
正常懷胎期為四十周,懷孕三十七周或之前分娩屬早產,最常見為懷孕三十二至三十六周期間早產。「揼釘」或用針線會影響胎兒等傳統禁忌固然無根據,但近年人工輔助生育增加,確令早產嬰兒數目上升,包括雙胞胎或有先天缺陷嬰兒。另外,孕婦受感染也增加早產風險,如感染李斯特菌;患上妊娠毒血症或阻礙胎兒生長,提早出世有助日後發展;當然也有個案是早產原因不明。早產嬰兒由於器官發展未成熟,故周數越短,健康問題越多,包括肺部、心臟功能不正常、腦出血、視網膜病變及壞死性腸炎等。
母乳最好 避免催谷餵食
因消化及腸道發展未完全,早產嬰兒不能一次過吃太多,加上營養吸收差,令體形偏瘦及輕磅。父母一旦勉強餵食如「谷飲奶」,隨時令嬰兒食到嘔吐,或從此厭惡飲奶,父母要避免催谷飲食,嬰兒肚餓自然有胃口進食。部份父母會讓嬰兒飲用中成藥產品如「開奶茶」,惟不適合早產嬰兒飲用。餵哺母乳是早產嬰兒的最佳食物,比奶粉更有助腸道吸收,母乳提供的保護可增加嬰兒的免疫力,減低嬰兒患壞死性腸炎風險。
太早返Playgroup易染病
早產嬰兒若無嚴重併發症,發展可追近足月嬰兒,但首兩年會有出入,父母不應與同齡兒童的生長線比較。例如子女在懷胎三十二周出世,即早了八周出世,參考生長線時,便要扣減八周。換言之,一歲大時要參考十個月大的生長線。另外,早產嬰兒因肺部功能弱易受感染,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嚴重可致肺炎或肺衰竭,故不宜太早返Playgroup,以免增加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