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神算軒話齋,每日賺百幾蚊,一個月就有三萬幾蚊,真的有如五餅二魚神蹟呀!難道拿出一百蚊做一個月家用的港女都是計錯數?到底90後畀家用的態度如何?有人畀有人唔畀,金額有多有少,各有因由。唔畀又是否不肖、正衰仔?不如聽埋專家點講。
記者:葉青霞
攝影:林栢鈞、梁志永、陳永威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早前有人在討論區提到朋友女兒在英國學成歸來,首月出糧只給阿媽紅衫魚一張做家用,網民群起而攻之。
華Dee:買啲小禮物𠱁父母開
憑一首《日日去鳩嗚》,chok樣抿嘴扮劉華在網上人氣高企的何啓華(華Dee),平日接跳舞、演戲等工作,曾在「海洋公園哈囉喂」扮鬼,又在短片中飾演梁屍浩,玩轉陰陽界,是個自由表演者。「自由」誠可貴,但代價是「搵朝唔得晚」,收入起跌如坐過山車。七年前,他中五畢業,脫離學生哥行列,當過售貨員與侍應,但渾身演藝細胞,要爆始終要爆。後來加入商台創辦的「天比高」,接受舞蹈與戲劇訓練,並成為正式員工,當時月薪只有約四千。
「初期要靠父母補貼,我叫佢哋當我係長線股咁投資,話你個仔我實掂。好彩呢幾年不斷累積人脈,開始有job搵我。」遇上淡季如學生考試月份,收入可能只得四、五千元;暑假等旺季密密接,則可有兩萬多元收入,可是這樣拉上補下,每月平均只有約八千元收入。由於有時工作排得密、綵排夜以繼日,難免要以的士代步。再加上拍攝「學舌鳥」短片,戲服、義務演員伙食費用全由他們支付,使錢快過倒水。賺到的是like數與鼓勵,實利未見。他自稱不孝子,從未畀過家用,不過他乘涼不忘種樹。「我成日諗,一係唔畀,一畀就要畀五位數,寫張六萬蚊支票過佢,震懾一下媽媽,型好多。哈!不過其實佢不時都會叫我轉行去扎鐵。」年少氣盛無問題,最緊要團火燒啱位。反正跳住舞扎鐵唔會快咗,建造業其實不需要華Dee,華Dee還是面向愛鳩嗚的一群吧。
不過原來「震懾娘親計劃」推遲又推遲。「十七歲同自己講二十三歲做到;二十三歲就set二十六歲要做到。」不過人大了,凡事總有個plan B。「到二十八歲還是不行的話,就會乖乖每月定額畀家用。」不是屈服,而是父母漸老的模樣,深深記在心裏。「某天我發現阿爸有老人斑了,有種說不出的難過。」金錢上,他未能為屋企貢獻甚麼,但情感上的,他都做足。「生日、父親節、母親節,我都請他們飲茶吃飯,買些小禮物,我知佢哋好開心。」到底兩三千元重要,還是仔女陪食蝦餃燒賣重要,做人父母肯肯定識揀。
丁國輝教授:父母不知幾想仔女「寄生」。
如果華Dee生於六、七十年代,或許未必有這樣不羈的勇氣。皆因天未劈,可能早就被長輩訓斥五雷轟頂了。中大社會學系教授丁國輝說香港當年沒甚麼福利政策,老來從子是普遍的價值觀,不給家用,會被視為不孝。「子女所賺的人工是屬於整個家庭的資源。由於他們十二、十三歲已工作,根本未有理財能力,傾向把薪水全都上繳父母。」時代變了,大部份父母經濟獨立,能維持生活開支,對物質的渴求不高。丁教授年前做過一個有關孝道的研究報告,發現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子女畀家用,多少無拘,只希望獲得重視。家用是一份心意,而唔係負擔。他又留意到社會上出現「寄生族」及「啃老族」字眼,但強調這不是常態。「其實父母不知多渴望子女『寄生』,多陪自己呢。」買樓難,年輕一代難以獨立,如這樣就被標籤為寄生廢青,實在委屈。
青姐:佢哋都未必夠使,點畀家用?
「物價漲,工資緩,衣食住行夾擊瓜分人工,自己都未必夠使,點畀家用?」資深財經評論員胡孟青認為不應單憑片言隻字,加入圍插一百蚊女生。「她首月出來打工,置裝都要錢吧,工作識人好過識字,與同事聯誼也一樣要使錢。」青姐認為母親與其為一百蚊家用感到不快,不如關心一下女兒的消費模式,看看她有沒有儲錢習慣。她笑謂:「首月付一百蚊家用,之後有大量上升空間,不錯呀!」其實理財觀念要從小培養,例如她要兒子「延後消費」,他喜歡的東西不能立刻全部買下,要讓他冷靜過後再決定買最喜歡的一件。「小朋友開始有消費慾望就可開始灌輸,阻止大花筒的出現。」子女只要好好處理父母對家用的預期,溝通好,就不會鬧出笑話,惹來網民非議了。
我有畀家用
姓名:陳 穎
年齡:23
職業:模特兒
月薪:不定,平均約$20,000
家用金額:薪金三分一
「中三起開始做兼職賺錢,沒再要父母給零用錢。發現身邊有些80後、90後朋友不但沒給家用,而且經常轉工要家人補貼。他們有些為買名牌,有些說拍拖要使錢,總之覺得父母養自己是應份。」
姓名:鄭卓濠
年齡:23
職業:廣告公司市場部職員
月薪:不定,平均約$13,000
家用金額:薪金一半
「按工作表現計算佣金,所以薪金每月浮動,但每月都會給薪金一半予父母。他們只會用三、四千左右,其他都替我儲起。給家用是理所當然吧,就像以往他們會給我零用錢。」
姓名:蘇家健
年齡:23
職業:建造業助理管工
月薪:約$20,000
家用金額:$5,000
「最鋒利嘅刀都有生銹的一日,想負起照顧他們的責任,勸過父親提早退休。對於一百蚊家用個案,我認為女兒給予一百蚊的態度如果是誠懇,表達到心意,事情就不會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