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警方及食物安全中心調查利賓納含酒精事件有突破性進展。食物安全中心昨首次表示,酒精佔該包利賓納含量高達43.9%,事件極有可能是一宗涉及預先包裝飲品摻雜事件。因酒精含量異常高及未有同類個案,警方認為事件與正常生產過程無關,已要求食安中心向利賓納代理商索取零售商資料及封存同批次飲品。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及利賓納拒絕公開封存批次資料令訊息混亂。
記者:陳沛冰
一對外籍母女報稱上月十八日在中環畢打街一個攤檔,購買一包三百三十毫升錫紙包裝原味利賓納飲用後,出現喉嚨疼痛及灼熱,上月二十五日化驗證實剩餘利賓納含有酒精。據悉,警方已翻查攤檔附近的閉路電視片段,但暫時未能確定購買利賓納地方。該包利賓納由菲律賓進口,今年十月到期。
食安中心:涉及摻雜
食物安全中心表示,化驗結果顯示酒精佔該包利賓納含量高達43.9%,即約半包利賓納是酒精,事件極有可能是一宗涉及預先包裝飲品摻雜事件;因酒精含量異常高及至今沒有其他同類個案,警方認為事件應與正常生產過程無關,並非一般食物安全事故。
中心正協助警方向代理商,索取含酒精利賓納同批次的分銷商資料,以便警方作刑事調查。該中心已獲代理商同意自願將該批次封存,食安中心也會派員到各零售點檢查封存產品,及於每個零售商的批次抽查兩至三個樣本作感觀測驗及其他樣本作酒精測試。
據悉,目前警方認為是產品出廠後有人加入酒精,正循此方向調查,已與代理商聯絡,之後或會找其他零售商調查。但警方暫只要求封存含酒精利賓納同批次的飲品,沒要求封存其他批次。惠康、百佳及吉之島超級市場早前已主動將錫紙包裝的利賓納下架。
政府拒公佈批次資料
食物安全中心及利賓納昨日拒絕透露被封存的利賓納批次編號及數量。立法會議員黃碧雲批評,拒絕公佈被封存批次資料是黑箱作業及令訊息混亂,「已經買咗嘅應唔應該飲?」食安中心延遲一周才要求代理商交出單據追蹤下游零售商,及抽查其他利賓納化驗,行動太慢;事發後中心應立即引用食物安全條例,要求代理商交出單據追查,「𠵱家做唔到把關工作」。
利賓納代理商三得利前日前指,於內部安全及品質檢查,確定三百三十毫升錫紙包裝利賓納的生產過程符合品質規格;並已檢測相關批次產品,未發現含有任何類似酒精成份,沒其他產品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