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忽然收緊按揭,陳茂波認為,這是個好時機讓市民冷靜下來,看清楚市場情況再考慮置業。
換句話說,之前廣大市民都不夠冷靜,冷靜的相反詞:熱情、焦躁、慌亂、盲目,一步步加起來,就是瘋狂。新界細價樓這兩年發了瘋,莫非市民也跟着發瘋了?
按常理,買樓不同買菜,買菜還會挑三揀四,看到有枯黃的、有呃秤的,還會翻一翻臉。但是買樓,對用家來說,首期是要用過去的青春兌換,供樓負擔是把當下直到幾十年後的未來奉上。偏偏許多買家,連實物都沒機會檢驗,就能當機立斷,比買菜還要豪氣大度。
按常理,樓市好不容易在03年從一個巔峰跌到瘋癲,是個上好的冷靜期,是上車的大好時機,雖然說賤物鬥窮人,但當時終於買得起的人,又有幾個真肯撿拾起滿市場的平價貨?幾年後,樓價好容易又再狂升,買家硬是挑這時候把身家性命進貢。
越便宜越沒人敢買,越貴的時候,越多人追,彷彿那房子是放拍賣會上的藝術品,沒人問津,一定有問題。問題是什麼,說穿了,用家也在心理上兼職炒家。既然都是投資,在別人恐慌時我大膽,人家勇武時我退縮,這法則卻又沒幾個人做得到,總是寧買當頭起,把自己的窩當股票。取難不取易、不撿便宜,真是謙遜的瘋子。
樓市癲狂,先由地產商及二手樓業主發瘋,正常情況,買家若被一個發花癲的賣家嚇怕了,應該走避才對,但是當所有賣家都瘋了,不正常的市場就會把人逼瘋,瘋子會在當了別人的獵物之後,自覺很聰明,來得及入市。因為,這幾年來,樓市的歷史告訴我們,頭腦保持清醒冷靜,對不合理情況堅決反抗到底,並且身體力行,嚷着我不會跟你們發癲的用家,只能做個正常局外人,紅着眼見證瘋人院裏的人數算帳面的利潤。
按常理,沒有瘋狂的買家配合,賣家也不可能狂性大發。如果所有急着上車的人,一個個集體罷買,樓市是吹不起來的。買樓不同買菜,竟然是這個意思。如果我說,這又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例子,只怕挨罵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