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仔今年大行其道,雖然四處都是可愛羊咩咩裝飾,不過三歲豆丁又是否懂得羊的種類、生活習性?小孩喜歡玩樂,亦喜歡透過觀察、觸摸來了解世界,與其讓他們在電子屏幕上學習,不如先從遊戲中了解,再到農場親身體驗兼寫生,也可享受繪畫樂。
記者:梁蔚澄
攝影:陳永威
小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幾乎所有東西都可成為他們的探索對象,怎能「坐定定喺度」聽書?楊芷瑜今年三歲半,是班中的大姐姐,喜歡每事問、走來走去,是個活潑好動的小孩。不過當活動教室的燈光漸暗,她與一眾學員都望着前方乖乖坐下。原來幼兒學習中心SPRING與具二十年啟發孩子藝術和設計經驗的教育中心BirDinTRee合作,設計出一個互動有趣的繪畫班。導師用光與影上演一齣影畫劇,她們認為創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對事物有基本了解才可有更多想像及發揮空間。因此,先要讓小孩投入活動,再引導他們作多角度觀察和思考,短劇只是個熱身,講解羊毛的用處便是當日的另一課。
跳出教室 走進羊群寫生
導師們利用棉花當作道具羊的「羊毛」,讓小學員在假羊身上拿下「羊毛」並搓成條狀,告訴她們羊毛可變毛線、再織成暖暖的衣服。快三歲的梓喬不時「嘟嘴」,我問梓喬媽咪,內容是否太難理解?她笑說:「我平日都唔會講到咁深入,如果講要剃羊毛做冷線,對佢而言好似好恐怖,佢可能會問,羊仔痛唔痛,流血就要貼膠布。」其實孩子喜歡玩樂,所以去到用顏料隨意在畫布上畫青草時,蹦蹦跳跳的情況又再出現。
既然是以羊為主題的藝術課,親親羊咩咩是小孩最好的體驗。孩子在首四堂對羊有初步認識後,便會到農場寫生。農場主人安哥介紹羊的習性及不同種類後,導師便抱着羊BB讓小朋友撫摸,孩子通過這近距離接觸,可感受羊的身體結構及特徵,亦有助他們稍後的繪畫創作。
在寫生前還有兩個任務,孩子與父母一起進入羊欄觀察羊咩的生活環境、外形和羊群間的相處方式等。另一挑戰便是孩子主動拿草葉餵飼羊仔,最後便可尋找喜歡的羊咩為繪畫對象。沐浴在自然的環境下寫生,是小孩在電子屏幕中難以體驗的樂趣。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查詢:SPRING
電話:3465 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