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陽宅難買,陰宅同樣難求,市場潛力吸引嘉里物流亦「轉行」發展骨灰龕場。嘉里正式向城規會申請將在一幅位於柴灣的臨海地皮由工業改劃作骨灰龕用途,計劃將貨倉改建為十五層高的骨灰龕大樓,提供十二萬個龕位,並加建渡輪碼頭接載孝子賢孫;保守估計項目可為集團帶來一百二十億元的收益。
記者:林偉聰 袁柏恩
涉及改劃的地段位於柴灣嘉業街五十號,距離大型屋苑藍灣半島約六百米。據嘉里貨倉(柴灣)有限公司向城規會提交的申請,地盤面積約五萬二千平方呎,嘉里申請將地段由「工業」改劃為「其他指定用途(靈灰安置所)」,擬改建為提供十二萬個骨灰龕位的大樓,改建後樓面面積約五十八萬平方呎,樓高十五層,地積比率十一倍;若順利獲批,嘉里預計大樓可於二○一八年啟用。
電子屏顯示先人照
嘉里將擬建的超級骨灰龕大樓命名為「港島紀念中心」(Island Memorial Centre,IMC);根據圖則,日後地下會改建為供巴士及的士使用的公共交通上落處,一樓是設二十二個車位的停車場;二樓是大堂及多功能廳,三樓至十四樓就是骨灰龕場。
大樓採開放式設計,三樓起有類似香港中央圖書館的中庭設計,訪客可沿電梯前往上層;十三樓設有空中花園,頂樓就利用木棚及玻璃天幕採集自然光。從嘉里提供的模擬圖可見,IMC外貌與商廈無異;早前亦有報道引述消息指,大樓內部會按宗教分區,靈位考慮以電子屏幕顯示先人照片,盡量減低傳統龕場予人的不安感覺。
嘉里表示,申請地點位於工業區,遠離民居;而且有多條巴士及專線小巴線到達,交通方便。由於地皮位於柴灣貨物裝卸灣的海堤,大樓前後均有「海景」,為令大樓交通更方便,嘉里更建議在大樓東面建造兩個渡輪碼頭,為訪客提供以水路到達的選擇。
公營骨灰龕位輪候時間長,令私營骨灰龕位的需求一直殷切,根據網上資料,私營單人龕位的價錢一般由幾萬元至二十多萬元不等,視乎位置、環境、座向等因素而定;部份龕場如粉嶺龍山寺,價錢更可高達八十九萬元。嘉里的IMC提供十二萬個龕位,以平均每個售十萬元的價錢保守估計,項目可為嘉里帶來一百二十億元收益。
骨灰龕代理高略發展負責人黎孝仁指過去接獲不少客人為方便拜祭致電查詢港島的龕位,由於港島缺乏私營龕位,相信若日後IMC售價合理,對投資者及用家均有吸引力,但暫時難以估計價錢。
憂交通網絡難應付
東區景怡區議員梁國鴻指出,擬改建為私營骨灰龕的位置因鄰近貨倉及廢物轉運站等,現時交通已很繁忙及擠塞,若日後龕位逾十萬個,「好肯定交通網絡應付唔到」。至於發展商建議的水路,他認為除春秋二祭,碼頭很大可能長年荒廢,成本過高,相信不太可行。不過他亦指該處位於工業區,只要解決到交通問題,相信居民不會太反對,「基本上可接受,畢竟整體社會有咁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