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遊樂場協會昨公佈一項青少年閱讀習慣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每星期約花七小時閱讀課外讀物,大專生閱讀課外書本時數則較中小學生多一倍。青少年電子閱讀時間比例亦增加至佔了逾四成,反映手機盛行,改變了青少年閱讀習慣。
對視力造成影響
遊樂場協會本月在全港進行一項有關青少年閱讀習慣調查,成功受訪近二千名二十四歲以下青少年,發現受訪中小學生過去一周閱讀課外讀物時間約為七小時,大專生閱讀課外讀物時數大幅增加一倍。他們閱讀課外讀物主要是中文讀物(93.6%),其次為英文(27.9%)。有關讀物的主要來源近五成是來自學校。
調查又發現,青少年電子閱讀的時間有所增加,電子閱讀佔四成二,當中青少年閱讀電子版讀物的工具,主要為智能手機,其次為電腦。青少年過去一周購買課外讀物平均消費四十六元,主要花在印刷讀物方面,電子版本讀物消費約為印刷版本的十分之一。至於選擇的課外讀物類別,無論男女最受歡迎的印刷版本課外讀物均屬故事/小說類書本。
該會建議學校及社區可多舉辦閱讀活動,讓青少年有機會接觸更多課外書籍;協會亦關注青少年電子閱讀比例增加,反映智能手機及流動網絡的普及,改變了青少年閱讀模式,但會對視力造成一定影響。
■記者蔡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