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個年,才知一家人可以製造幾多垃圾。平時甚少到街市,過年前後到街市擠,每個販子都把膠袋塞給你,你稍為遲疑,慌忙拿出購物袋,動作不夠快,阻礙了販子如流水的工作節奏,便會給人嫌棄。
那些小型白色背心膠袋,拿得一手都是。兩個番茄又一個膠袋、一包烏冬又是一個,一磅方包本已包了膠袋,外面再套多一個。明明不必要,檔主總是慣性把貨物塞進膠袋中。那些膠袋薄,容易穿,很少能重用。結果塞滿垃圾桶,然後塞滿堆填區,不忍卒睹。
所以膠袋徵稅進入第二階段,我舉腳贊成。我少用膠袋,不是要人「多謝你支持環保」,我是為子孫着想,不想他們將來踏足的土地都塞滿垃圾。
其次是塑膠餐具,團年、開年、拜年,用了許多。家裏沒那麼多碗筷,總不成為了每年只用幾次,買來一大堆長期擱着,結果還是用即棄的,至今仍非常內疚。來年一定要想想辦法。
多買的食物,至今仍在吃,盡量不要掉。未開封的糖果曲奇,可送到職工盟的「食德好」。「結束一桶專棄」回收「盆菜兜」,詳情看其臉書頁。
最易做的,是重用利是封。新派利是封大都不是膠水封口,絕對能重用。經小孩清空了的利是封,我會集齊兩個一對,入了錢再派出去,所以我派的利是都不一樣。每年只用少量新利是封,其餘大部份都是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