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觀念裏,法籍收藏家Lalie Choffel可謂離經叛道。這位女士把死亡看得很輕,尤其鍾情真假骷髏頭同一屋簷下,還有許多透着怪奇詭異味道的藝術品,充斥其純白家居。揚言住在墳場附近也不怕的她,對死亡的態度,教人想起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認真地活還來不及了,還有空畏懼死亡嗎?說法國人最懂得享受生活,看來也沒錯。
記者:邵超
攝影:陳永威
來訪前收到Lalie傳來的電郵照片,赫見很多骷髏頭踪影。這天來到現場,一手捧着杯咖啡,眼睛掃視客飯廳,即被滿屋骷髏頭所吸引,她手指着架子上一個不完整的骷髏頭,「這個人生前可能被扑頭致死,所以頭骨上有個很大的缺口。頭骨已泛黃,不算很完美。」說來輕描淡寫,Lalie又從偵探變換成哲學家的口吻,「時時刻刻看着骷髏頭,提醒我們死亦何懼!」死無大事,確實no big deal,但不得不佩服她把真骷髏頭帶到房中。佛家有「紅粉骷髏」之說,笑世人着重皮肉之相,但很少中國人做到這種灑脫、坦然的態度。她也很欣賞巴黎藝術家Christophe Bonacorsi,這位藝術家自九十年代開始便以黑色做創作,Lalie家裏掛着此前他為Project Noir媒體藝術節展出過的畫作,Lalie還邀請他為自己作畫,睡房中的暗黑作品,正是這位紋身女主人裸背向着一個骷髏頭。
黑暗 好奇角落
出生於法國馬賽,Lalie來港已三年,近來着手物色柴灣工廈開店賣其珍藏,希望成為近年搞得有聲有色的「柴灣尾」一分子。租住淺水灣的地下單位,三房兩廳連戶外花園近千三呎,但Lalie仍不習慣家居狹窄,「廚房細得不得了。」喜歡烹飪的Lalie一手揭着Maori Murota的《Tokyo, les recettes culte》,尋找晚宴食譜靈感,一邊抱怨道。以千呎家居計,廚房比例確實很小,唯一最滿意是淺水灣的海景很美,讓這個來自海岸城市的異鄉人憑寄一點鄉愁。
對比故鄉,Lalie的「香港蝸居」間隔限制了設計空間,Lalie仍然悉心地以珍奇小物和當代藝術品來點綴家居。屋裏眼睛所及的藝術品,僅為她藏品中的一部份。她的收藏癖始於三十年前,當時她是一名古董商,旅遊時愛逛跳蚤市場,往往收穫甚豐,她指着飯廳的書架,架上的藏品多於七十至九十年代搜集回來,「Cabinet de Curiosités是我珍藏的焦點。」這個法國詞源自十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魯道夫二世(Rudolf II),他專門收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品,在英文可說成是Cabinet of Wonder,是以象徵式手法擺放陳列的經典櫃子,「我把它比喻作聖壇,但它不是用作膜拜神,而是用一種哲學的方式看待生命,它提醒了我生命的短暫和自然永恆的美。」餐桌也充當書桌,Lalie在這裏抽取一本書,或是欣賞珍藏度過閒暇時光。
Curiosity,人類天生的好奇心,引導Lalie探索世界,可惜很多人丟掉了它。
潔白 洗滌心靈
屋子向西,午後的陽光把屋裏照得更加明亮,沖淡了骷髏帶來的神秘感。她曾旅居日本七年,這個與法國有着同樣優雅氣質的國家,啟發了她家居佈置的靈感,「在日本居住過便不曾忘掉,自此不再喜歡繽紛的顏色,每天寧看自然的顏色。」因為是租住的房子,Lalie保留了白色牆身,其他家具以黑、白和木色來混搭,配合其代表看破生死的滿室骷髏,依然嗅到淡淡的日本風味。在這個以白色為基調的家裏,仔細看,從大自然及人工產品所顯示的白色,有着不同的層次,最極致的展示是白色主人房,「睡房是休息的地方,理應掏空心靈,越少東西越好。」Lalie生活中不可無藝術品,也不可無禪,她收藏的畫作及攝影作品,大膽地探討生死與身體,我們終其一生,主動或被動地思考或體驗這些命題,等的不是明燈指路,而是學會靜,將自己還原成一張白紙。
1,300呎黑白藝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