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斷有港區人大倡議削自由行及「一簽多行」,連特首梁振英也開腔要與中央商討,似乎削減「一簽多行」勢在必行,但有官場中人以至受影響地區政界中人對季陶說,就算削減「一簽多行」,不代表可以解決水貨客、以及北區、元朗水貨舖、水貨倉問題,因當中涉及太多當區人士、政治人物金錢利益。
多名官場中人及受影響地區政界中人稱,不要以為所有水貨客也是內地「一簽多行」旅客,有約七成水貨客其實是香港人,當中不乏長者或原居民,而他們走水貨收入,較打工更好。
打擊水貨只是做戲
有政界中人更稱,一些本地全職水貨客是區內新移民,他們一邊拿綜援一邊走水貨,「所有收入現金交收,有人仲索性將走水貨收入存喺內地銀行,等政府完全查唔到收入同資產」,就算削「一簽多行」,「呢班人根本冇影響,隨時益佢哋走多兩轉」。
另外在北區、元朗的水貨舖及水貨倉,背後大老闆不乏區內鄉紳及原居民,有政界中人更對季陶說,區內流傳某些區議員及建制政黨中人,也是這些水貨舖及水貨倉的「隱形股東」,更有傳他們在內地還有一批「有力人士」做拍檔,「若果政府只係走過場式做戲、殺一兩間(水貨舖及水貨倉),呢班人仲可以忍,如果政府真係要趕盡殺絕,佢哋必定反撲,到時政府必定有排煩」,所以該政界中人笑言,所謂打擊水貨舖、水貨倉行動只是做戲,「政府唔會、亦唔敢嚟真做」。
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