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創業難,最新一份預算案建議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五十億元,科技園公司會預留五千萬元設「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希望培育更多創業者。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以無線充電器及預訂咖啡手機程式為例,鼓勵年輕人創業。這兩個例子中,已有一個胎死腹中,感慨集資難。
預算案提及全球興起創業潮,為鼓勵本地創業者,科技園公司會預留五千萬元設立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利用一對一配對方式,引入私人資金共同投資「初創企業」,預計本年中推出。
配對基金「畀個機會」
獲鍾情咖啡的曾俊華讚譽的智能咖啡機Arist,創辦人趙公亮與兄長趙公允,在著名群眾集資網站Kickstarter集資,至今籌集八十多萬美元,預訂量超過二萬部,預計年中推出市場。
作為過來人,趙公亮稱創業最難是找到第一筆資金,「(公司)未有成績,風險大,要搵人畀錢好困難」,認為預算案提出的配對投資基金有一定幫助,「至少畀咗個機會先」。
Arist現時共有十八名全職員工,每月開支約五十萬。負責市場推廣的趙公允則認為政府應有長遠計劃協助初創公司,不應指望只投放一筆錢就會成功。
香港民間集資平台Hatchya,為實現創業夢的人提供網上籌集平台。發言人指由今年一月至今,已有七個計劃集資中,另外有十個計劃仍在審批,會員已有逾四百人,他們已售出及分發五萬元以上的資本。
不過,有創意也因為無資金而失去創業良機。理大工商管理及工程雙學位畢業生張淦斌,早前和同學合作,製作無線充電器「蜂鳥」,在創業比賽中奪獎,獲十萬元起動經費及科學園辦公室,可是他們實質需要約六十萬美元支持版權費、生產實物等成本,結果因為成本太高,計劃胎死腹中,科技創業夢落空。
■記者彭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