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活:十八世紀家具展呈現中法「默契」

蘋果生活:十八世紀家具展
呈現中法「默契」

【本報訊】十八世紀中法交流頻繁,尤其文化藝術擦出不少火花,在兩國家具的設計和形態上可見一斑。法國巴黎克雷默古董行與本港兩依藏博物館合辦《異曲同工──十八世紀中法古代家具藝術展》,並列展出兩國同時期的桌椅、燈座、屏風及書櫃等,包括首次在港展出的路易十六時期仿竹長方桌,將與中國黃花梨方桌攜手現身,藉此呈現兩國的「默契」。
記者:袁樂婷

展覽以並列方式展示十七及十八世紀中法兩國君王的起居,「被選中」的包括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以及中國清朝康熙及乾隆皇帝,從中可見兩國文化交流的端倪。羅浮宮博物館榮譽策展人丹尼爾.阿勒古夫(Daniel Alcouffe)在展覽序言中指出,法國人對中式家具着迷,甚至為中式家具注入法國特色,打造成藝術品,例如在陶瓷花瓶上鑲銅鎏金。

路易十六時期的仿竹長方桌,每條桌腿均以四條竹組成,條板以鑲空花紋點綴。

法木櫃繪中式屏風

而在展覽中不乏類似作品,凸顯兩國相近的工藝美學。路易十六時期的仿竹長方桌,每條桌腿均以四條竹組成,條板以鑲空花紋點綴,並以歐洲漆工藝呈現花卉的枝葉,無論形態和設計風格均與中國的黃花梨方桌不謀而合。路易十五至路易十六時期的漆木書櫃,中間部份更是出自中國工匠手筆的中式屏風,其餘則由法國工匠以西方技術續繪。

路易十六時期漆木架子床是展品之一。

兩依藏博物館館長馮依凌指,路易十四與康熙素未謀面,但雙方均渴望了解對方的文化,故頻繁派遣使節出訪,餽贈本國珍寶,互相啟發。至十八世紀法國耶穌會士到訪中國時,除了傳入西方科學及知識,也傳入歐洲藝術風格,於清朝宮廷繪畫中亦見其影響。
《異曲同工──十八世紀中法古代家具藝術展》即日起展出至五月底,如需求殷切有機會延長展期。展覽需預約參觀,導賞團每位二百元。中國展品全部是非賣品,部份法國展品則於展覽後公開發售,主辦方暫未公佈可供認購的展品清單。

兩依藏博物館

《異曲同工──十八世紀中法古代家具藝術展》展覽詳

開放日期 :即日至五月底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六;上午十時正至下午六時正
展覽地點:兩依藏博物館(上環荷李活道181至199號)
焦點展品:路易十六時期仿竹長方桌、路易十五至十六時期漆木書櫃、中國黃花梨方桌及黃花梨嵌百寶八扇圍屏
備註:需致電2806 8280預約參觀,導賞團每位二百元;詳情可參考博物館網頁 http://www.liangyimuseum.com。
資料來源:兩依藏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