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賓納疑混工業酒精 灼傷母女喉

利賓納疑混工業酒精 灼傷母女喉

【本報訊】本港發生利賓納飲品中毒事件。兩外籍母女本月中在中環畢打街的攤檔購買一包利賓納飲品,帶回家飲用,喝一口即感到喉嚨灼熱,求醫後始發現飲品被混入酒精。衞生防護中心正聯同警方及食環署調查,至今未接獲其他同類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公佈一宗由醫管局呈報的個案。一名四十七歲女子和九歲女童本月十八日飲用一包購自中環攤檔的果汁後,發現飲品帶有類似酒精味道,喝一口後立即吐出,其後逐漸出現喉嚨疼痛及灼熱。兩人同日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醫,女子翌日出院,女童則於本月二十日出院。醫管局毒理學參考化驗室的初步化驗結果顯示,剩餘的果汁樣本含有乙醇。
據了解,兩名受害人為母女關係。該飲品為利賓納三百三十毫升錫紙包裝的黑加侖子汁,購自中環港鐵D1出口畢打街附近一攤檔。本報昨未能聯絡利賓納代理。
警方表示,西貢警署昨晚接獲四十七歲女子報案,指與其九歲女兒飲用果汁飲品後不適,其後得知果汁樣本含乙醇,要求警方調查,事件列作「求警調查」,西貢分區人員會跟進是否涉刑事成份。

涉案利賓納黑加侖子汁屬三百三十毫升錫紙包裝。
黎樹雄攝

2011年被混鏹水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主管劉飛龍指出,乙醇即酒精,相信上述飲品含有工業用酒精,較一般飲用酒嗆喉,小孩尤其敏感。酒精一般危險性不高,高濃度酒精或導致喉嚨灼傷、食道或胃部發炎,急症室一般會處方胃藥等藥物。若病人不醒人事,或須洗血及插喉幫助呼吸。劉飛龍續稱,市面上部份飲品製造過程中或以酒精消毒包裝,但相信今次是個別事件,較難追查,「如果間廠有事,質量控制唔好,就唔會得一包。會唔會有人整蠱,搵針打落去?」
利賓納以往發生過類似中毒事件。二○一一年一名男子報稱飲用親友轉贈、瓶蓋已開封的樽裝利賓納後,嘴唇及舌頭即感灼熱疼痛,化驗結果顯示飲品含俗稱「鏹水」的硫酸,廠商並無接獲恐嚇。去年生產商發現利賓納樽蓋外有霉,為安全起見回收所有批次。
本港飲品落毒事件,以檸檬茶案最轟動。一九九四年至九五年接連爆出二十宗迷暈黨劫案,不法之徒在盒裝檸檬茶注入迷藥。維他奶集團其後屢次遭恐嚇勒索,每次不法之徒都聲稱在飲品落毒。
■記者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