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前後總免不了大魚大肉、油角煎堆,就算如何低鹽少糖少油,總無可避免食滯。與其大灑金錢購買清腸排毒產品,倒不如向「長洲草藥王」專業中醫師麥鐘文請教傳統保健智慧,以清新草本茶去油消滯。
記者:楊麗珊
攝影:伍慶泉
布渣葉:調理消化不良
布渣葉適合在廣東省一帶氣候生長,味淡帶微酸,香港多用於煲製涼茶。布渣葉表面破碎多皺,故又名「爛布渣」,有效消滯去油,適合調理新年過後的消化不良、食滯過後的輕微腹痛,以十五克份量煲水有效暢通腸道排走毒素。麥醫師笑言布渣葉並非新鮮事物,年少時並沒現時醫療科技如此講究,家庭主婦多到藥材舖執三蚊布渣葉回家煲製就足夠全家飲用。
火炭母、決明子:對抗腸道細菌
火炭母同樣盛產於廣東,涼血解毒治消化不良,可抵抗大腸桿菌減低患腸道疾病機會,最簡單是以一両半火炭母與一両白豆煲約一小時,可去除體內殘留毒素通便解滯。決明子則味甘,潤腸通便更可清腸內細菌,取十克泡水有養生去脂作用。
紅棗:促進養份吸收
草本茶獨特之處在於味清且帶甜,要訣在於加入小量紅棗。麥醫師指紅棗能調味之餘亦能使養份到胃時更易被吸收及幫助入血,糖份使草藥功效真正於體內發揮作用,並有潤胃之效。至於草本茶冷熱飲用只看個人口味,功效分別不大,由於草本茶無油無肉,煲好可放入雪櫃存放四天。
專家之言:上中下全面去滯
麥醫師:「全面徹底去油消滯不單止於暢通腸道,更要顧及上中下,上指心臟、中指小腸、下指大腸,清小腸除口氣、清大腸排毒,最後則能清心去滯與胸悶。」
中藥色濃味甘較難入口而且藥性較強,但草藥味清帶甘甜較適合日常調養。麥醫師指中藥經煉製,因為防腐與外觀關係加入硫黃熏蒸,或多或少對人體有壞影響。而草藥則需依據地理環境由人手採摘,不經煉製草本味較清新,適時配合能令用藥功效顯著。
麥鐘文醫師
身兼採藥師、中藥食療師、專業中醫,九歲起已習醫術,二十歲起於長洲拜師採擷中草藥,累積三十多年草藥療法經驗,與女兒(右)於上環合辦私房養生茶館。
女兒辭職打理茶館
麥鐘文醫師的女兒麥鳳賢從事廣告業十年,小時未懂欣賞傳統智慧,直至近年真正理解草本能提升都市人體質,決定助父親打理新茶館,希望將草本養生法推廣至年輕一代。訪問當日亦有不少人親臨向醫師問症,較市面一般連鎖茶館多一陣舊式小店人情味。
永豐堂
香港上環急庇利街6-8號金豐大廈地下F2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