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15 -16年度:創意產業】
【本報訊】政府趕盡殺絕桂林夜市,但在財政預算案卻建議引入歐美流行的美食車(food truck),走高檔路線。財爺曾俊華聲稱「餐車都可以賣魚蛋同牛雜」,但須保障食物和環境衞生。每部美食車估計成本逾五十萬元,有小販等批評入場費太高,會由大集團壟斷,即使勉強經營,魚蛋也必大幅加價。旅遊業指,美食車須有本土特色及售賣地道美食,才可吸引遊客。
記者:袁樂婷 佘錦洪
食環署去年共有十二萬六千五百宗掃蕩無牌小販個案,比前年升近六千宗。另一邊廂,預算案提出,本港不少地方適合設露天食肆,讓旅客享受美食與景色,已要求相關部門盡快落實方便業界營運露天食肆的建議,並研究引入美食車。
曾俊華看過電影《滋味旅程》(《Chef》)後受啟發,該齣電影講失意大廚開着快餐車重新出發。據知曾俊華曾到中環海濱長廊視察,認為該處有足夠空間讓美食車停泊。
須合安全 成本54萬
消息指,美食車傾向走高檔路線,強調不接受木頭車或手推車申請。美食車須設有防火及通風等設備,政府不打算提供資助。至於售賣哪些食品、如何營運則由經濟及商務發展局研究,但必定有法例規管。美食車牌傾向接近現時雪糕車模式,即以牌照跟隨美食車,牌照種類不會是小販牌,而會是食物製造廠牌照、流動雪糕車牌、或增設專屬牌照。對於擔心美食車會被大型飲食集團「玩晒」,另一政府消息人士承認大集團有優勢,但政府不想出現類似情況。
美國美食車多賣熱狗三文治等,韓國的更會賣麵、飯,台北則會賣餃子等。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曾在美國經營美食車,他指當地美食車可流動擺檔,申請牌照約需一至兩個月,部門需檢驗美食車是否合乎安全標準。美食車由貨車改裝,每部成本約七萬美元(約五十四萬港元)。張宇人認為政府毋須局限美食車,「朝早賣牛丸公仔麵,晏晝鍾意賣燒味飯都冇問題」;只要不影響道路安全,經營者亦可自行決定於何處擺檔。
旅遊業議會主席胡兆英指,美食車須有本土特色,「你去台灣夜市都唔會搵漢堡包」;食品過份高檔也未必有市場,「餐車就係賣地道,點解要企街邊食鮑魚,唔去餐廳坐得舒服啲?」
米芝蓮三星餐廳Bo Innovation負責人梁經倫表示有興趣入標,因美食車不必擔心租金,如牌費合理,更可讓新晉廚師有空間發揮,研發新潮食品,「最好唔好做雲吞麵或者飯盒」。
小販:租個舖好過
往年在桂林夜市賣串燒的Jacky因食環署嚴厲執法,今年轉戰九龍灣,全套「搵食架生」成本不過一萬元。他坦言美食車概念沒有吸引力,「有一百萬我使要架車咩?租個舖位好過啦」。他續指,新春期間每日收入萬多元,但「新年就多人嚟買啫」,平日即使在銅鑼灣、旺角等旺區做遊客生意亦「未必有得做」。
帶自家製木頭車遊走藝墟賣手磨咖啡的Otherway則指,香港租金高昂,美食車概念值得支持,但入場費過高「小市民根本做唔到」,擔心最終淪為大集團「搞gimmick」的工具。她建議政府考慮重推小販政策,並提供標準美食車或手推車設計,讓有意創業的市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