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建開支最大

教育基建開支最大

【本報訊】財政預算案新一年度政府總開支為四千四百零八億元,當中佔最大比例的依然是教育支出,開支達到七百九十三億元;基建則緊隨其後,開支達到七百六十一億元,包括交通基建及增加土地供應。財政預算案中特別提及,預算基本工程開支在往後數會維持在較高水平,受到立法會「拉布」影響,積壓大量撥款建議,影響將逐步浮現。
教育措施佔政府最大筆開支,較上年度增加百分之七,新措施包括以八億七千六百萬元資助院校撥款,以增加副學士升讀資助銜接學位的名額,並會因應入學人口上升及小班教學,撥款增聘小學學位教師。

衞生撥款增幅最大

基建是第二高開支,佔七百六十一億元,當中基本工程預算開支約七百億元。預算案提及,多項工程正處於施工高峯期,原預計基本工程開支會在往後數年維持在高水平,但因立法會「拉布」致審議工程項目進度緩慢,積壓大量撥款建議,如情況持續,將拖慢社會和經濟長遠發展。
政府今年計劃開展的項目包括擴建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總部、西九文化區第一期基建,以及早前有保育爭議的夏慤道食水抽水站重置等。另有四個大型醫院重建或擴建計劃,建築費合共約四百億元。
衞生開支是撥款增幅最大的範疇,今年度總開支預算為七百零六億元,增加百分之二十二,主要涉及撥款一百億元支援推行醫療改革。
社會福利開支則增加百分之十六至六百七十七億元,為第五大的開支範疇,當中四百億元將會用於綜援及福利金。
另外,長者及殘疾人士兩元乘車優惠將於今年三月底分階段擴展至綠色專線小巴,連計已經實施優惠的港鐵、巴士及渡輪補貼,有關開支將增加至九億元。
事實上,過去政府一直維持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不多於兩成,惟今年度財政預算首次打破這一金科玉律,達百分之二十點四,未來五個財政年度亦會超出兩成。
政府消息人士解釋,因香港經濟環境成熟,私營市場增長空間減少,故需要政府增加公共開支以維持水平。
■記者袁柏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