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高危程序須五種裝備

處理高危程序須五種裝備

【本報訊】有內科專科醫生表示,根據公立醫院指引,醫護人員處理插喉等病人可產生飛沫的高危程序時,必須穿上五種保護裝備,包括眼罩或面罩、N95口罩、手套、帽及保護衣。因帶有病毒或細菌的飛沫可透過眼睛黏膜感染人,故醫護人員必須戴眼罩或面罩,防止被病人飛沫中的病毒或細菌感染。
該醫生稱,帶口罩只可防止透過口及鼻吸入病毒或細菌,但病人接受插喉時或會濺出飛沫,當中的病毒或細菌有機會走入醫護人員眼睛黏膜,令人受感染。

插喉會濺出飛沫

沙士期間不少醫護人員相信因沒戴眼罩或面罩,被病人插喉時濺出帶病毒的飛沫感染。他指現時除處理高危程序外,日常為病人照氣管鏡,也擔心病人會噴出飛沫而會戴面罩。
他又指若習慣使用該五種裝備,在危急的情況下也只需一至兩分鐘便穿上,「唔覺好麻煩」。一般情況下是護士先發現病人情況轉差,若有需要傳呼醫生為病人插喉;醫生穿上該五種裝備期間,護士會為病人輸入氧氣等急救,再交由醫生插喉。
■記者陳凱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