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昨)令皮膚會曬黑的原因是陽光裏的紫外光,紫外光的波長是10-400 nm,相等於1500-750 THz的波頻,這段波頻會引起皮膚組成部分和骨骼組成部分波頻的共振,所以會有反應。但在宇宙裏,陽光不是唯一有波頻的東西,原來所有自然界的現象,從打雷閃電到草木的生長,從所有動物植物,乃至生物的內部組成,都是波頻震盪的結果。而不同的波頻影響不同的內臟,譬如影響皮膚和骨骼的波頻就對脾胃和其他器官的影響相對小,反過來也如是。皮膚被這段波頻影響的反應就是顏色加深,也影響骨骼的原因,是這段波頻會製造骨骼所需的維他命D。
但如果我們在陽光中暴曬皮膚就受傷,陽光的例子可清楚顯示,波頻既有益於我們,也可傷害我們,影響我們的除了曬太陽的時間長短,還有強度,陽光的強度就是波頻的振幅(amplitude),陽光弱時我們可以曬久一些,強時我們需要早點停止曬或用防曬。如果我們將紫外光從光譜裏過濾弄走了,那麼無論曬多長時間我們也不會着色,皮膚也不會受傷但當然也沒有任何得益,這證明皮膚與太陽發生反應的原因與相對的波頻有關。沒有波頻,就沒有人,沒有萬物,沒有地球,沒有宇宙。「食療主義」引入香港的生物共振儀,就是運用波頻原理,向不同的器官發出不同的波頻,讓已經弱化的器官回復本來的波頻,譬如本來心的波頻是300,弱化後逐漸變成200,心就出毛病,把波頻調回到300,心自然回復健康。(未完)
Facebook專頁:嚴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