敍利亞內戰四年,奪去二十萬生命,一萬一千人被迫離鄉背井,逃亡至鄰國。本港公立醫院兒科醫生楊文秋,去年底隨紅十字會到約旦難民營醫院義診,為敍利亞難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每日由朝忙到晚,體力盡耗,但心靈沒有麻木。她難忘一個個家庭經歷過戰爭洗禮,一刻不願分離
難民徒步三個月逃亡
約旦邊境難民營目前收容逾萬名敍利亞難民,當中一半是兒童。當地入冬後天氣嚴寒,兒童易患呼吸道疾病,對兒科需求殷切。楊文秋說,醫院病床一般只住滿一半,因病人會爭取盡快出院,試過有產婦產後兩小時已要求出院,「走難後終於團圓,佢哋好希望同屋企人一齊,安心啲」。
醫院以救急為主,戰亂地區常見的槍傷、斷骨或難產都可處理,但深切治療、大型手術及癌症治療需轉介至約旦醫院。試過有兒童患糖尿病,但營內資源有限,沒有營養師計算卡路里攝取量,也沒糖尿病餐,靠醫護人員「執生」。也試過有七歲男童在走難期間感染可傳染的甲型肝炎,為免病毒在營內擴散,一家五口甫到埗便面臨遣返,幸獲醫院隔離病房收留及醫治,痊癒後可與家人在營內安頓。
楊文秋難忘男童父母連聲感激。他們一家原本居於敍利亞中部,「冇工做冇希望,擔心小朋友有日好似隔籬屋咁俾人捉走」,故帶上乾糧和水,徒步三個月橫越沙漠逃至約旦。家中最小的女兒僅兩歲,這家人的毅力驚人,「聽到媽媽講呢度終於安全,有覺好瞓」。
楊文秋稱會盡量與難民聊天,並透過摺紙等令婦女卸下心防,「好心罨,盡力令佢哋覺得自己有人關心,唔係孤單一個,有力量行落去」。她先後到四川、菲律賓和約旦等地義診,每次經歷都令她更珍惜眼前幸福,也希望世界不再有不幸。
紅會盼全球籌48億
香港紅十字會高級項目協調主任潘曉怡說,敍利亞危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人道危機,但因歷時已久漸被遺忘。這類「無聲的災難」急需援手,國際紅十字會希望在全球籌募四十八億港元,而香港分會由今年初至二月十日籌得三十四萬元。捐款詳情可瀏覽紅十字會網頁 http://www.redcross.org.hk。
■記者袁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