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兩前外相同涉收錢疏通醜聞,《衞報》評論指除兩人判斷備受質疑,亦再次帶出議員副業問題,令人質疑到底應否再讓議員為外界商業利益效勞。
據《每日電訊報》統計議員去年申報數字,六百五十名下議員中二百八十一人有額外收入,其中約一百八十人可界定為有副業,出任公司董事或顧問等,當中三十人的「外快」等同或超過六萬七千鎊(八十萬港元)的議員年薪,十二人在外賺取收入,比首相十四萬二千鎊(一百七十萬港元)年薪還要多,最高是前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的近一百萬鎊(一千二百萬港元)。
《衞報》指出,從前議員有副業,被視為是擴闊視野和生活圈子的好事,但是現在這想法被視為已經過時,只是以權謀私的藉口,限制議員為外界商業利益效力的規則,多年來逐漸收緊,但是草擬規則和調查違規事故的國會標準事務專員,只於屬輔助性質,作出最終決定的國會標準事務委員會,是由一眾議員自己組成,無法擺脫自己管自己、脫離社會大眾觀感的批評。
文立彬主張議員應全職
在野工黨黨魁文立彬(Ed Miliband)因而索性主張所有議員都應是全職,相信他會藉這次醜聞,再次重申若工黨在五月大選勝出,就會禁議員為外界利益效力。不過以工黨現時民望,恐難如願。
英國《衞報》/《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