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活:市建局活化10幢戰前建築上海街保留騎樓

蘋果生活:市建局活化10幢戰前建築
上海街保留騎樓

【本報訊】市區重建局將斥資二億元,保育及活化屬二級歷史建築、有近百年歷史的上海街共十幢戰前廣州式「騎樓」建築群。市建局將保留八幢面向上海街的「騎樓」立面、長廊等,另有兩幢唐樓全幢保留。活化後邀請街坊式冰室及傳統裙褂店等租戶進駐。租金以市價釐定,但「唔會搵連鎖店、名牌」。 
記者:譚靜雯

活化建築群包括上海街600至626號,僅灰色四幢重建。
市建局
提供圖片

市建局去年十二月獲城規會批准,將上海街六○○至六二六號一列廣州式騎樓群活化,作為商業及文化用途。市建局規劃及設計總經理麥中傑接受訪問時稱,為保留街道特色,十幢屬二級歷史建築的唐樓,八幢會「留前不留後」,保留及活化立面、「騎樓」空間,後面結構太舊的不會保留,另外計劃將來把樓宇內的所有牆「打通」。另兩幢唐樓因屬磚牆結構,極具歷史價值,會全幢保留。

「唔會搵連鎖店進駐」

但項目要符合現行《建築物條例》,在同一列唐樓群「夾住」四幢一九六○年建成的唐樓,並沒有歷史評級。麥中傑稱,該四幢唐樓會重建,提供升降機、走火通道及機電設施等。但強調新建樓宇的外貌不會喧賓奪主,也不會刻意設計成舊樓宇,「重建後唔會做番以前個樣,新嘅就係新,唔會做假古董」。
有參與今次活化項目的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表示,四幢要重建的唐樓,將有約半米簷篷,但與原本三米的「騎樓」空間有明顯分別。為重現「騎樓」行街氛圍,市建局將向屋宇署申請,要求新建築物的簷篷闊度由半米增至三米。局方指整個項目建築費按現時估算約二億元。
活化後商舖種類也會與民生相關,包括重塑港式茶餐廳氣氛,「樓底高可以做閣樓,做番以前有兩層嘅茶記或者冰室嘅感覺」。他透露活化後將邀請街坊式冰室、茶餐廳、日用品店及傳統裙褂店等租戶進駐,「唔會搵連鎖店、名牌」,但租金仍以市價釐定,料項目最快五年後竣工。但活化廳繼續工作小組成員方韻芝指,現時上海街一個約三百呎的地舖租金已高達五萬元,擔心有傳統特色的小店未能負擔日後的市值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