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仔村賀遷村50周年

三門仔村賀遷村50周年

【本報訊】舉村遷徙成就築勾城塘,大埔三門仔新村昨迎來遷村五十周年誌慶,一眾海外華僑與新舊村民聚首一堂,回憶半世紀來發展變遷,人人喜上眉梢。從地質公園成立到發現藍眼淚奇觀,遊人雖日漸增多,但小漁村依舊樸素。
鑼鼓聲喧天,多頭醒獅、瑞麟於三門仔新村巡遊,慶祝遷村周年之喜,更筵開八十多席。村的原址在白沙頭洲,一九六五年因政府要興建船灣淡水湖,整條村應政府要求搬遷至大埔鹽田仔。半世紀過去,新村由僅四十間屋,發展至現時遍佈整個船灣避風塘沿岸,居民亦由三十六戶增至現時一百六十三戶。
六十一歲的陳先生三十年前移民到蘇格蘭謀生,昨趁村慶回港與鄉親團聚,笑容滿面。他指由於環境改變,新村附近捕魚條件不理想,不少人搬到市區工作,更多人選擇移民他鄉。八十六歲的何伯當年隨家人搬到新村,目睹村落興衰,昨日心情特別興奮,「(華僑)返咗嚟七八成,好高興啊!」

三門仔新村由白沙頭洲遷至現址大埔鹽田仔。

新舊村民一起聚餐,回憶村落種種變遷。

每月辦導賞團

喜慶時節人多雜亂,但三門仔村內家家戶戶仍敞開大門,面對記者有問必答,盡顯純樸一面。村民張先生稱,三門仔村以往交通不便,但現時是通去地質公園的必經之路。他對遊客日漸增加表示歡迎,「多咗人嚟買嘢食,好熱鬧」。
環境保育協進會大埔地質教育中心位於三門仔村內,每月均舉行導賞團,帶遊客認識地質公園及漁村風貌。中心高級項目主任陳思進表示,村民對遊客普遍歡迎,惟近日晚上湧到三門仔觀賞藍眼淚人數眾多,某程度為村民造成滋擾。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