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運 - 林夕

梅花運 - 林夕

聽過一個關於年花的笑話,其實不好笑。
話說從前有枚天煞孤星,聽了堪輿大師之言,只要在初二夜半,繞桃花公轉七次,很靈,很快,過完年就合該有桃花運纏身。歷經一番拜與被拜的疲勞之後,該名苦主好不容易還是沒遇上愛,向大師興起問罪之師。
大師一看,花早早落盡,答曰:怪不得,連果都要結了。苦主問:怎麼我還沒有過程就結果了呢?大師曰:這些果子,你留待去醃酸梅吧。苦主驚問:怎麼回事。大師曰:所謂摽梅已過,你還想怎樣?算你倒霉,你這株是梅花,不是桃花啊。阿梅,你食咗飯未?
我不懷疑天下間,會有一名恨拍拖恨到變傻瓜、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阿梅,傲嬌港女會在桃花樹下折腰,有幾稀奇。奇在這梅花從何而來。命與命最遠又最短的距離,莫過於桃與梅的花期,桃花趁暖而開,梅花熬完了寒冬,一般敵不過新春,花市也少有人賣梅花,倒霉是顧客的事,發霉卻與賣花人生意攸關。
其實新年行個梅花運也不俗,若忌諱那諧音,有比水仙更倒霉的?梅花好歹有份做歲寒三友四君子,歷來受盡文人歌頌,敬佩其耐寒的本事與傲骨。可惜文人有文人吹捧,一到大節,吹一套買一套,俗人一窩蜂只捧桃花大吉牡丹,只愛熱鬧富貴喧鬧,什麼耐寒傲雪的氣節,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的精神,留與清明再說。
梅花運,沒人要,我要。去年見花墟有賣日本人培植的微型梅花盆景,我這枚獨家村若放家裏,保證一室傲骨氣,可惜代價不菲,又易死,買得起,傷不起。
詠梅詩中陸游的《卜算子》,最對獨家村胃口:「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着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在這裏為堅持「香如故」的鄉里,獨家解解這條籤:何處是驛站以外,哪一條橋快要斷了,何謂無主,誰是寂寞少數,經過了怎麼樣一場風雨,為何事哀愁,鄉里們懂的。梅花無意爭你什麼春,營營役役什麼競爭力;任人妒也好,被踩到如地底泥也罷,淪陷蒙塵,未忘初衷,香魂不改。
阿梅,明白未?鄉里們,應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