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直送餐桌 吃出本土鮮味

農場直送餐桌 吃出本土鮮味

在香港要實踐由農場直送餐桌(farm-to-table)的概念,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偏偏三年前有一間美式意大利餐廳的店主,走遍新界的農場,發現我們的香港原來並非只是石屎森林,只需一個多小時車程,就有地道的好菜田、靚豬場。於是,這店主決定開一間奉行從頭到尾、堅持吃所謂「在地」蔬菜的餐廳,三年來高朋滿座。只是,用farm的概念卻開在商廈內,感覺實在格格不入。於是把心一橫,關門大吉。直至遇上這一個能趟開玻璃窗、可以呼吸大街小巷空氣和左鄰右里打交道的新地舖,Linguini Fini才終於重見光明。

記者:黃依情、李 莉
攝影:伍慶泉

我們香港人可能就是習慣了逆來順受,所以才對吃的要求也變成連要求也沒有。但來自新奧爾良的Todd Darling和拍檔兼大廚意籍美國人Vinny Lauria卻很有堅持,認為只有本土種本地養的食材才能將營養和味道完整地展現人前。所以餐廳雖然換了新地點,信念卻沒有半點偏差:盡量以本地農作物炮製美式意大利菜。這天,跟Todd走進他常常幫襯的農場,我就知道自己一直錯過香港的正菜。
「乜蘿蔔可以生食㗎咩?」這問題出自我,對一個不折不扣、好日也不會踏足農場的典型城市人來說,真的很新奇,更何況它是一條剛從田裏拔出,只是輕輕撥走沾在外皮上的泥、沖沖水的蘿蔔呢!「有機菜寶貴嘅地方就係可以好安全咁生食,特別係呢款有機紫蘿蔔,特別甜,外面係紫色,但咬開入面係橙色㗎,你試吓先啦……」說罷,戴着草帽、架起墨鏡,一身傳統農夫造型的「小狗阿康有機農場」主人馮明康(Thomas),便將洗乾淨的紫蘿蔔分給Todd和我。只是「嗦、嗦」幾聲,Todd已經把蘿蔔全吃掉。的而且確,生的紫蘿蔔爽口且帶幾分清甜,是來自天然的味道。Thomas解釋說,他之所以種植紫蘿蔔,全因不同顏色的蘿蔔所含的營養價值也不同,如紫蘿蔔比起橙蘿蔔含有較豐富的抗氧化合物花青素(Anthocyanins),有助降低膽固醇及患癌機會,是健康的食材。

香港少數實踐farm-to-table的餐廳老闆Todd,常到馮明康的「小狗阿康有機農場」入貨,特別鍾情剛從泥土裏拔出的新鮮蔬菜。

本地農夫 辛苦也是甜

十多年前,Thomas原是港聞版記者,後因工作關係認識漁護署人員及他們所舉辦的「復耕計劃」,令閒時愛當假日農夫的他,也決定放棄那份不定時的工作,開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夫生活。他並非居於農場附近,所以每朝天未亮,便會駕車來到元朗逢吉鄉這塊六斗半(約47,200平方呎)大的農地,親自落田打理農作物,除除草、施施肥,看看它們的生長狀況,少一點耐性也不行。雖說辛勞,但他訴苦時嘴角總帶着一絲微笑,農場也打理得井井有條。或許他的快樂就是源於這片土地、源於這自在的生活、源於這大自然帶給他的新鮮寶貝。
「每次嚟入貨,都唔使食lunch,因為Thomas一定會畀你食到飽飽。」Todd所言沒半點誇張,他六、七年前開始向Thomas不定期入貨,只要餐廳欠缺些甚麼蔬果,他總會第一時間來找Thomas。「𠵱家種緊都係啲秋季當造嘅農作物,有番茄、蘿蔔、士多啤梨同菠菜等等,好似呢幾款美國品種番茄,大隻紅色嘅種子就要成十蚊粒,每季都係種兩、三個月,過咗年天氣熱啲就會變酸㗎喇。」

農場買即日煮 鮮味取勝

Thomas首先帶我們來到種植番茄的小區內,架着白色網的鐵棚內種滿幾行色彩鮮艷、紅的青的、大的小的番茄,最特別是心形番茄(Tomatoberry Garden)及紫色番茄(Indigo Rose)。每一款,他也會摘下數顆已成熟的,掃掃表面的塵灰便遞給我們試食。我總認為新鮮番茄是帶一股草腥味,但當咬下一口後,嫩滑的茄皮包着的卻是豐盈的果汁,口中只剩鮮鮮甜甜的番茄味道,尤其是心形番茄,甜度更是眾者之冠。Todd當然不會錯過如此新鮮的食材,他最愛用Peach Tomato來製作沙律及配自家製Mozzarella同吃,並選了紅蘿蔔、紫蘿蔔、芥蘭頭、紅菜頭,以及秋季才會有的金菜頭來做烤蔬菜,「本地嘅有機農作物係特別新鮮,即日嚟農場買、即日煮都得,零舍鮮甜美味,而且可以為本地農業同農夫出一分力,何樂而不為呢?」臨行前他還託Thomas揀一盒法蘭蒂士多啤梨,送給準備添丁的太太,盒子裏裝着的全是園中最大顆、最美的士多啤梨。只要去過一次香港農田,就能明白Todd為甚麼堅持非本地菜不可,單是一個鮮字已經所向披靡。

美國品種Tomatoberry Garden番茄,猶如一個心形,非常獨特。不過Thomas說農地種過番茄後,要待兩年後才可再種番茄,以確保泥土能補充已失去的養份。

Todd試食完一個紫色番茄後,便被它的清香及鮮甜吸引住,決定入貨。

金菜頭(Golden Beet)與紅菜頭屬同一品種,食法也一樣,但金菜頭味道較甜,且是秋季才有的農作物。

芥蘭頭分為紫色及綠色,通常只食用其肥大的根部,剝皮後會露出雪白的肉,Todd的餐廳也有採用。

外表紫色、咬開內裏橙色的紫蘿蔔,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能降低膽固醇,天然健康。

天氣轉冷的秋冬時分乃紅菜頭當造時期,但稍稍回暖至梅雨季節,菜頭吸得太多水爆開,便不能賣出。

小狗阿康有機農場

元朗逢吉鄉

手做意粉 撐小農出品

回到以原始木製家具營造成很raw氛圍的餐廳,半開放式的廚房讓空氣瀰漫着陣陣的誘人氣味。
既然材料這麼新鮮,做法亦絕不馬虎。餐廳仍以自家製造作賣點,一系列手做意粉,全用上有機雞蛋配合意大利頂級00麵粉及小麥粉,每天即場搓做兩次,款式多達十種以上。部份意粉還會加入香港元素如煮綠豆沙必下的臭草,非常地道卻異常合拍。駐足欣賞即場製作的意粉,從來都是這兒最攝人的一道風光。
說明是由頭到尾不浪費食物,這兒另一強項豬菜式,也只用本土華記出品的天然放牧白肥豬,而且豬腩、豬頭、豬臀樣樣食得唔好嘥。大廚Vinny誇張到為確保達至零浪費,連香腸、煙肉火腿都自己做,不過,惟有少許美中不足的是食物稍稍重口味了一點,愛清淡者,沙律和意粉才是最穩陣之選!
除了支持本地農產品,Todd表示每星期還會從阿富汗、新疆、巴基斯坦入口如乾果、蘋果和咖啡豆等,「當地的產品質素高,但農民生活卻很苦,在能力範圍內,我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餐廳幫助這些小農。」生活本來就不應該只以金錢衡量其質素,能開一間做自己喜歡的食物的餐廳,又能為社會作出少許貢獻,這才是Todd和Vinny的根本理想。

大廚Vinny(左)十分重視本土出品,堅持有得選擇也不會用飛機貨。

餐廳用上有機雞蛋配合意大利頂級00麵粉和小麥粉,炮製一系列的手做意粉。

餐廳以原始木家具營造很raw的用餐氛圍。

卷狀意粉 $148
外形可愛,口感煙韌,其粗坑紋是為了掛上更多的忌廉汁,非常入味!

臭草意大利粉 $118
臭草出自本地農夫,湊近會聞到一陣芳香,入口清新好味。

意式小籠包 $168
外形像極了放大版紅油抄手,算是中西合璧的好例子,餡料是豬腩肉配紅葱、茴香和陳醋等,入口帶微辣。

素薄餅 $278
紐約風格的薄餅用上本地番茄、茄子等,吃下不油不膩,鮮甜滿瀉。

自家製豬肉香腸 $108
豬肉來自本地華記,肯定沒有激素,吃得安心。香腸味道頗濃膩,加入黑胡椒,辛辣香口十分討好。

Linguini Fini

中環伊利近街 4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