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多多】
中銀香港(2388)自二○○一年整合原港澳管理處轄下十間銀行,成為本地第二大上市銀行後,基於歷史原因,南商及集友招牌一直保留,多年來未有變動。但十四年後的今天,卻突然研究放售。此舉以反映董事長田國立為首的中行(3988)新領導班子,上場後更積極革新業務策略,及部署人事佈局。
突研售南商集友
中行董事長田國立及行長陳四清,分別於前年及去年,接替調任中證監的前董事長肖鋼,及退休的老臣李禮輝,任中行一、二號人物。田陳二人均甚年輕,年僅五十三歲,未來肯定更想有所作為,積極部署中行內外發展戰略,並委派新人事配合藍圖施展。
消息透露,目前表達收購南商興趣的買家,均屬非銀行中資機構,反應頗熱烈,包括曾傳為大熱之一的信達資產、中國太平保險及一些民企,但是意向集中買入南商,暫時未沾手集友。
據聞是次南商集友放售,由中銀國際統籌,美資大行高盛亦參與擔任財務顧問,投行界估計,農曆新年後或有關於放售的更詳盡安排。
分析謂,中銀母公司中行市值,全球排名第四,若有需要中行可透過多種途徑提供中銀所需支持,中銀毋必要透過出售南商集友,「撲水」增資,可增強中銀核心資本,應對新資本要求。
一直以來中銀透過全資附屬、在內地註冊的南商品牌,擴展境內分行網點,但母公司中行,在內地又有擁有龐大分支,此舉令投資者覺得混淆,中銀未來定位是內地海外市場兼備,抑或單以本港為主,是時候需要釐清。
同樣中銀持七成股權的集友,餘下少數權益,據聞由創辦人陳嘉庚後人,及廈門市政府旗下機關迂迴持有,放售行動可釋放價值及處理複雜的股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