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發炎與哺乳扯上關係,是因為哺乳期間,若乳頭受創,病菌隨傷口進入充滿奶汁的乳房,就如魚得水,養活了病菌並得以繁殖。但乳腺發炎並非病菌專利,有些女士先天性乳頭下陷,乳腺的正常分泌不能排出,充斥於管道內,便容易引起管道周圍發炎,表現為紅腫熱痛,甚至破壞周邊乳房組織以至化膿,但怎樣培植都看不到病菌。雖然如此,醫生通常都會開抗生素,以防走漏病菌因素,亦有不少難逃一刀放膿。
有一種較特別的乳腺發炎,名為IGM(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它通常影響的面積頗大,可以令整個乳房都腫起及痛。名字的意思,就是沒有原因的慢性發炎,不需用抗生素,但要用類固醇,服用數星期後,整個腫塊就慢慢消失,痛楚亦減退。但有時候會反覆,需要再服類固醇,甚至要做手術,割去受影響的組織。
年前就有位女士,左內上側乳房有七厘米的腫塊,超聲波見不到腫瘤或水泡,抽組織證實是慢性發炎,種菌都是陰性。處方類固醇治療,數星期後腫塊慢慢消失,於是減類固醇份量,直至停服。可是她的病情反覆,藥力一減,腫塊又再顯現,來回反覆三、四次,歷時差不多半年,結果是當腫塊在類固醇控制下,減退到二厘米,就動手術割除,隨後覆診,腫塊沒有再出現,算是告一段落。另外一位女士就沒有那麼幸運,服用類固醇都不受控制,還進展至化膿,結果要開刀放膿,經數個月清洗,才慢慢復原。
最近一位病人,右外側患同樣的發炎,用類固醇控制後,還有殘餘(Residual)的。我建議她割除,她廣求醫療專業意見,先後到過東南亞及歐洲,結果都認為要動手術割除。可惜她再返來看我時,情況已不一樣,影響範圍擴大了,差不多要割除四分一乳房。惟有為她想辦法,割除後同時植入義乳,以填補空間。她有猶豫,不能想像效果會怎樣。幸好我記起二十年前,一位病人亦因良性疾病纖維瘤(Fibromatosis),割除部份乳房,同時植入義乳,她後來還生了兩個孩子。我向她介紹這個成功的病例,進行部份乳房切除的同時放入義乳,要塑造回完整的乳房,技術上要求較高,我惟有用心幫她量度及設計。術後她和丈夫都非常滿意,感恩之餘還送我一幅致謝牌匾,我也高興能夠為她解決問題。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話:2525 6033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