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步難,一步佳,漫漫人生路,總是順景逆境交錯織成,社企「要有光」近月獲市建局出租電影《歲月神偷》拍攝場景──上環永利街保育唐樓六伙單位,設為「光房」,租予十個單親家庭。其中一個單位設為共享空間,創辦人期望凝聚鄰里力量,讓居民助人自助,重新出發過新生活。
《歲月神偷》拍攝場景
「要有光」成立五年,創辦人余偉業本着助人自助精神,在全港各處覓得空置物業設為光房,租予單親家庭,讓他們毋須因生活困頓而委屈在劏房。租客需由社工轉介,租金按租客能力而釐訂,平均不會高於綜援租金津貼水平。自二○一○年成立至今,他們現管理超過三十個單位,供約六十個家庭、約一百五十人入住。
光房分佈在城中各區,不曾形成聚落,近月卻有改變。「要有光」獲市建局出租《歲月神偷》拍攝場景──上環永利街保育物業,六個單位集中於鄰近四層高之唐樓,實用面積介乎二百至三百平方呎,租予十個剛歷劇變的單親家庭。其中一個單位的客廳設為「光房小天地」,供光房居民聯誼,有如大學宿舍的common room,可舉行親子讀書會、節日派對等;小天地在晚上回復為當戶居民的私人客廳。
小天地由建築師阮文韜及團隊義務設計,以及親手裝修,他們將兩面牆做成架,方便儲存圖書或桌上遊戲;另一面牆變成黑板,可隨意塗鴉,令廳堂可隨時化身小教室。
設小天地讓居民聚腳
阮文韜期待小天地成為光房居民的「祠堂」,是鄰里間互相扶持、交流的聚腳點,「交換邊度買豉油平啲等資訊,好似好瑣碎嘅小事,對生活其實都係好重要」。他認為城內空間生態嚴重扭曲,間接引發不少悲劇。
余偉業指,光房小天地有別於社區中心,更重視居民自發、自強與互助,而非只是接受他人的服務。他感嘆城內充斥劏房,「問題就係用得太盡,令好多小朋友好自卑」,認為生活空間不應該是奢侈品,惟有足夠的空間,讓家庭共晉飯餐、讓小朋友玩耍、讓學生溫習,人才活得有尊嚴。他稱,20%光房居民入住光房後一年內,毋須再領綜援,自食其力。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