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屆奧斯卡頒獎禮之等住攞獎】講真,今屆奧斯卡頒獎禮中,並沒有一面倒獲得好評的電影,要數比較有勝算的,相信就是已獲得金球獎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的《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Boyhood)。導演李察連利加(Richard Linklater)花上十二年心血去拍攝該片,這份心思已足以令評審打高點分數,究竟在爭最佳電影及導演中,《我們》有何優勢,又有何隱憂呢?撰文:阮瑜
【三大致勝優勢】
十二年細密心思
導演李察連利加花上十二年去拍攝《我們》,在這期間曾參與過製作的台前幕後共有四百人,如何在面對年月轉變去更新劇本推進故事,尤其突顯其功力。李察費盡心思去拍下由艾拉哥卓(Ellar Coltrane)飾演的Mason從六歲到十八歲的成長經歷,由兒時被鏟平頭裝、到接受父親性教育,亦有細緻描寫。李察肯花上十二年去作大膽嘗試,已叫人佩服,就算最佳電影未能勝出,相信最佳導演亦應該到手。
奧巴馬高調力撐
美國總統奧巴馬(Obama)曾表示《我》片是他去年看過眾多電影中最出色的一部。獲得總統高調力撐,相信一班評審亦會畀番幾分薄面,奧巴馬為該片增添多一份優勢。不過,當你看過這部電影之後,你會發現伊芬鶴基(Ethan Hawke)飾演的Mason父親,是超級奧巴馬支持者,更拿着紙牌四出為奧巴馬拉票,怪不得奧巴馬會覺得出色。
家族成長有共鳴
故事描述六歲小朋友Mason的成長過程,父母離異、反叛期、求戀期等,容易得到美國人共鳴,但其實他的母親及生父,均與他一同成長。已獲多個女配角獎的柏翠茜亞雅琪(Patricia Arquette),扮演主角的母親,不停自我增值,但丈夫不成熟導致離異,可是她一次又一次遇上酗酒衰佬,更難接受兒子長大的事實,也是眾多美國婦女的寫照。至於伊芬演的父親亦不斷成長,到遇上適合的對象,終變成顧家好男人或許亦是一些男士的寫照。
【三大失獎隱憂】
過長而欠缺高潮
由於要講一個長達十二年的故事,電影自然也比較長,在兩小時四十五分鐘的電影當中,只是平鋪直敍講述一個成長故事,並沒有特別高潮的情節,若然稍為欠缺耐性,可能覺得比較沉悶。
只是套偽紀錄片
花上十二年去拍攝一個男孩成長故事,不少觀眾當初誤以為是一套紀錄片。有些觀眾認為,該片只是一個創作的故事,並非真實,恍如一套偽紀錄片,對於是否需要花長時間去拍,有所保留。
熱門黑馬齊攔路
《我們》雖已獲多個獎項,但奧斯卡中仍有對手,包括評價不俗講述大明星翻身的《飛鳥俠》(Birdman)。而《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是評審最愛的人物傳記電影。同樣已獲多個獎項、走偏鋒的《布達佩斯大酒店》也是《我們》的攔路黑馬。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六項提名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剪接
最佳原創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