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晚,團圓大吉!希望你不要像影片那位老太婆盧燕姐那麼悲慘,到老年要等待一群騎呢鴨來為自己慶祝。大概這叫做有情有義。其實那一群客串的巨星才真是有情有義,這樣一部砌積木兼精神分裂的電影,不是友情大晒,實在沒有理由搵自己嚟玩。
雖然我不是同志,也不是女性,沒有叫鴨的意圖,但看這部電影等於是叫鴨啦,求的是歡樂嘛,悲情而努力奮鬥的鴨叫來幹啥?要努力才能成為好的鴨真是質素好極有限,還要看他們的悲情感慨!大佬!出得嚟玩,大家要Happy!誰要Future?
一個從小騙盡所有女性的口甜舌滑的男鴨,因為被一個女士所騙,沒面目在香港混下去,自我放棄地到泰國做一個形象很落難的失敗鴨。吳君如的角色在淪落時的造型竟然有幾分似周星馳,不過回港繼續奮鬥後改了新髮型後,便不再英俊,也缺乏蒼涼味。如果說香港人都是努力奮鬥,面對逆境也能屈能伸,那麼,對不起,我第一個反對。雖然我實際上做了幾十年奴才,卻也未至於是質素低的小丑。這不叫做奮鬥,叫做亂嚟!
由於是賀歲片加上群星拱照,於是變成人人有份的分豬肉電影。說得明白一點便是基本上這部電影沒有一個整體的故事,而是由每一個客串的明星演一段有悲有喜有胡鬧,淫而不樂的小故事,一個接一個地堆砌而成。
最慘是有悲情,我們這些叫鴨的是預備了笑到碌地的,弄那些悲情可憐的情節真是大煞風景。很多時會看到不知應該笑呢?還是應該同聲一哭。當然這部電影不會像《鴨王》那麼以色來引誘觀眾進場,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更不知道這部電影是說女性都開放了,獨立了,還是在侮辱女性。女人當然可以鹹濕,只是那副德性跟鹹濕男人竟然全無分別。它還有一個閱讀上必然的反差:無論製作者或者觀眾,很明顯是對片中那些女性那副尊容感到好笑。只有性別歧視的社會才會笑。
本片絕對不是一無是處。君如的身體化裝便不太差,令到影片其中一個賣點還保留下來。更有一段霆鋒演出的片段是全片最精采的。對白不多,那種同志的深愛實在拍得感人。問題也正出在這裏,明明是喜劇的,為甚麼要弄一段這麼傷感的故事?實在令人不知所措!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