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年花?自然是在農曆新年自自然然大開特開的花,才配作年花。新春過後諸芳盡,瞬間爆發燒爆竹般開給你看看,才有過年氣氛,過了期過了氣,依然犯賤地開到源源不絕,又怎麼會覺得在過年?
花期不長,更顯矜貴。那天路過花墟,看見最多的,竟然是命硬過政棍的洋蘭,尤其是蝴蝶蘭,三個月也不肯凋謝,平日在花檔裏佔盡有利位置,當它的花市霸權就罷了,一年一度,還要擋住命比較薄的弱勢群芳。農曆年流流,不選應節的,成什麼體統?不過沒人買的不會有人賣,由此可見,香港人非常實惠,蝴蝶蘭算它百元一菖,每天消費平均只需一個一毫一一,比剎那芳華便宜實用無限倍。同樣是洋蘭,有種叫蕙蘭的,比較罕見,交投亦不見暢旺,皆因命短價高。區區花市行情,亦可見人情,越貴的東西越快枯萎,你以為價錢便宜的就討不到便宜,會是容易受傷的A貨?不一定,君不見但凡能在各區橫行,入屋親民的,以賤貨為多,花猶如此,人何以堪。
蘭花之中,少人對國蘭有興趣。其實洋蘭只得花瓣可觀,大紅大紫大白,慌死你睇唔到,可惜辭枝自落以後,剩下那些如賤肉橫生的葉,只適宜放暗角落重料催花。國蘭比較光明磊落,無花時有葉可賞;只要你懂得像特首施以橫手,刪刪剪剪,凡礙眼的枝葉都一律除掉,只保留合意的,佈局構圖就出來了,彷彿捕獲鄭板橋的野生傑作。待得花開,更有暗香盈袖,可惜新年就是圖熱鬧,一切要快,作為有味年花,萬萬夠不上水仙濃香撲鼻,一入屋,就有即時效果,是貨真價實的階段性勝利。
花有花期,人也有惜花期。少年雖已識得愁滋味,但總對喜氣洋洋的花有偏見,覺得俗豔,特別對着一大束的大紅劍蘭,不知從何處賞起,怎麼人家是蘭,你又叫阿蘭,生得你咁樣衰嘅。後來在可敬又可愛的羅文家裏拜年,見放着一巨盤鮮紅劍蘭,少說也有二三十枝,因為壯麗,所以豔而不覺俗,頗有嶺南派祖師爺居廉工筆的風範,到如今,人去而花情常在。當然,沒有無緣無故的由恨轉愛,其實是因為人情,所以花也會移情;所以,長得像龍蝦紅色的花兒們,對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