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命名只求表象 不倫不類」

「新命名只求表象 不倫不類」

「(新命名)給人的印象很差!」香港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認為入選的新命名只求表象卻沒內涵,感覺不倫不類,其中耳熟能詳的尼斯湖水怪譯作「峽谷窪神獸」(圖),沒品味亦無文化表現,相信難有認受性。

沒原稱意涵 難有認受性

而曾在英國留學的Bessy Chan表示,新命名無法表達出英文原稱的意涵,難令人聯想到相關景點。
彭志銘昨日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繙譯三大原則是「信(忠於原文),達(通詞達意),雅(文雅)」,他說,民國時期的繙譯家都要在這三方面落手,譯名從讀音、字形以及字義等方面,均要反映出中國人的內涵,而並非單純繙譯出表象。他打了個比喻,戴麟趾(Trench)、彭定康(Patten),大家能從譯名中發現中國特有的文化特質。他批評英國景點新命名,不但欠缺文化本位,亦違反了中國人應有的文化:「感覺好似一篤屎,聽到個名好似有陣臭味!」他說,香港人一定無法接受這些怪命名,亦很難有任何認受性。
曾在倫敦留學的Bessy Chan表示,新的中文命名無法表達出原本的意思,加上部份景點已有譯名,新舊命名容易讓人混淆。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