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流感肆虐下派口罩、在水貨客圍城下向街坊教路報警、剪篋,一群成長於北區的年輕人近月組成「北區動源」,積極落區進行選民登記,部署派人參選,目標是要光復已被建制派攻陷的北區區議會,但先要面對的困難,或是要與泛民撞區。他們指若泛民的地區人士已連輸數屆,則應考慮讓路予年輕一代。
盼實踐地區民主
北區動源成員包括大學生、文職人員、老師等,分別有文宣組、分析組、行動組,負責網絡宣傳、研判各區選情及勝算,以及擺街站進行選民登記。
分析組成員王肇之稱,北區區議會十八名區議員當中,十七人是建制派。按上屆區選的得票分析,他們認為若在天平東出選勝算較高,該區上屆有四人出選,民主黨梁玉祥僅以七十八票敗給民建聯柯倩儀,但另一名報稱獨立的候選人余智成亦取得逾千票。
文宣組成員「大家姐」指,他們厭倦建制派有關「成功爭取」的吹噓,亦未覺泛民的地區人士有效改善水貨客佔領該區的問題,「我哋會教街坊點call食環、點報警打擊的士載貨,早排有好多拖篋鎖喺欄杆度,我哋都叫咗食環署嚟剪篋」。王肇之指七十九天的佔領行動,讓他們領略到人民可如何由下而上妥善管理道路、空間,希望在區選後實踐地區民主,仿效台北市長柯文哲推行的「參與式預算」,增加公民參與。
有意出選的行動組成員黃嘉浩及賴奕龍則表示,若有泛民成員撞區,則希望他們考慮過去或已連輸數屆,是否應讓路予居於本區的年輕臉孔,他們強調會與泛民商議。在北區服務的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表示,一旦有同路人撞區,他看不到其勝算。他指區議會選舉強調長久地區工作,願與有意參選的年輕人分享經驗。
■記者雷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