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局撥款不通過,政府和建制派很肯定在道德高地上,說香港將創新科技的競爭力拱手相讓。真心相信搞創科局就令香港走在最前;政壇充斥「講咗當做咗,做咗當得咗」的演員,他們的政綱是成立創科局,而不是推動科技創新業。其實在創科局之前,香港已有各大基金,也有甚麼生產力促進局、科技園等,結果這些山頭是甚麼葫蘆賣甚麼藥,不用我多講。
無獨有偶,上星期在立法會,馮檢基向蘇錦樑提問有關科技園在將軍澳批地予私人公司興建數據中心的程序和標準。表面看這件事和創科局風馬牛不相及,但兩件事反映港府政策混亂。
話說,政府和科技園經過十幾年的春秋大夢,終於明白勉強推甚麼都是多餘的,可是衙門一旦成立則永垂不朽。科技園座擁香港最珍貴的土地資源,又不能不用,所以要不斷尋找存在意義。
我非常熟悉將軍澳工業邨,可以大膽說,那是從前政府的一大政策錯誤;當年政府應政客要求撥地推動工業,結果工業邨就成為了香港罕有的荒地。十多年前,科技園接手,但不見得對工業邨有何建樹。直到數年前,有人想到搞數據中心,衙門的師爺就循此途為工業邨和科技園找出路。可能科技園的師爺們太心急,沒有認真了解過數據中心的業務本質。工業邨批地條件,規定了不可以作分租,不過數據中心,其實就是分租,只不過坐在裏面的不是職員或貨物,而是電腦。換言之,過去幾年在工業邨開設的數據中心,有妾身不名的問題。
要知道,數據中心和數據中心的客戶,除了投資大,也是不可以隨便說搬就搬。以上例子,只是這個城市千奇百怪之一。政府不但不是促進經濟的動力,政策的傾斜更加對拿真金白銀做生意的人不公平,具體案例,有機會再談。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