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樓市持續熾熱,有學者建議政府可考慮推出「累進房產稅」,可仿效外國例子,向擁有多於一個物業的業權人徵稅,單位越大稅率越高。他承認此舉未必可以完全解決房屋問題,但相信有助制衡熱錢流入。有地產業界人士擔心,貿然推行房產稅會惹起社會反彈,建議先開徵資產增值稅,認為社會相對較易接受。
施永青憂惹反彈
土地正義聯盟和土地教育基金舉辦「民間房地產稅改革論壇」,講者之一的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認為,針對房屋供應短缺問題,建議可參考外國例子推行累進房產稅,包括就空置單位徵稅、在物業增值時徵稅或向物業業權人徵稅等。他舉例,新加坡政府會向擁有多過一個單位的業權人徵稅,單位越大稅率越高。
他承認房產稅未必能完全解決房屋問題,但本港情況特殊,因土地開發不能向外擴張、人口政策不能自主和土地受貨幣政策影響等,故有特殊必要推行累進房產稅,否則香港有可能出現樓市泡沫困局。他又建議可以累進差餉代替累進房產稅,毋須修改法例,當樓市和租值下跌時,差餉金額亦會相對下降,減輕業主負擔。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擔心推出累進房產稅會引起社會較大反彈,應先考慮推行資產增值稅,在賣出單位時徵收,但可按通脹情況作出豁免。他認為現時本港房屋空置率不高,推行空置稅效用不大,本港地產商囤積可發展土地的情況亦不嚴重,反而囤地情況多見於新界農地,但因土地規劃所限,發展商「不能」而非「不想」起樓,故開徵囤地稅亦面對不少限制。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