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蒲崗衙前圍村是城市中的村落,三面被高聳的樓房包圍,面對啟德河,錯落有致的小屋於繁囂都市自成一角。它亦是香港市區最後的一條圍村,有關注組及村民昨藉新春辦「衙前墟」,廣邀市民重溫昔日圍村生活美好。有大專生慨嘆這彷彿是失落的舊香港,物價廉宜、人情味濃,「睇電影見過,都未真實見得到」。
記者:黃靜薇
只於昨日舉行一天的「新春衙前墟」有十二個攤檔,檔主多是市區重建下受影響的群眾,包括菜園村、深水埗居民及觀塘重建關注組的成員,售賣衣服、缽仔糕等懷舊小吃,以及賀年食品,如年糕等。村內刀匠范先生也有設檔,售自己打磨的瓜刨、菜心刀;亦有與衙前圍村一樣,即將面對重建命運的土瓜灣居民。
攤檔之一「土家故事館」計劃統籌王永棠表示,他們售賣土瓜灣街坊編織品如頸巾,並用屋形狀的盒裝着,象徵新春送暖,以及小市民渴望「屋換屋」的願望,「(重建下)佢哋嘅屋俾人拎走咗,可以喺呢度拎番間溫暖嘅屋」。大專生何同學與友人一起來「趁墟」,驚訝鬧市中仍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圍村,「可以去返以前用好低物價買嘢,仲有同店主傾偈,好有人情味」。
村民爭取建仿古屋
衙前圍村的特色是商戶圍村,組成的商店包括活力商店、雅堅傢俬裝飾、仁生堂中西藥行,幾百年的興業、幾十代的傳承,但現在只剩下七零八落散戶,包括替街坊理髮多年的「姜毅理髮檔」。負責剪髮的鄧生年輕時生意觸礁,投靠住在衙前圍村的契爺,遂學剪髮這門手藝傍身,一剪便二十多年,收費二十元從不加價,見證客人的成長,「有個印度人一年就會帶一個小朋友嚟剪頭髮,點知一年又帶一個,帶足七個!」
村民關仔住在衙前圍村二十多年,臨近新年,他稱最想念昔日村內的熱鬧光景,「以前我哋會喺圍村BBQ,又會偷入隔籬間學校玩捉迷藏,食飯聞到隔籬飯香又去偷食幾件,以前嗰代仲夠腳組足球隊比賽」。現時村內只剩下十多戶,他希望能爭取在村口興建一排二層的仿古屋,讓街坊可以繼續「上居下舖」的生活模式,「我哋唔要所謂嘅賠償,只係想有番我哋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