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直是本港學運龍頭的香港大學學生會公投通過退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港大學生會作為學聯創會成員,歷史性退出代表八大院校的學生組織,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回應指:「即使只有七間大學,學聯依然仲係學聯」。但多位學聯前成員擔心,學聯在多年來的社會抗爭,以至去年佔領運動都擔當重要角色,港大退聯,勢影響對學運的凝聚力及號召力。
記者:麥志榮
港大學生會昨公佈周年大選結果,大選除由全體學生投票選出新一屆學生會幹事會等代表外,亦公投表決港大學生會應否退出學聯的議案。結果共約六千二百名學生投票,投票率39%,是五年來最高投票率;其中退聯公投結果為二千五百二十二票贊成,二千二百七十八票反對,一千二百九十三票棄權,以二百四十四票之差通過退聯。
今次退聯公投源於四名港大學生在去年十二月底,發起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批評學聯在雨傘運動中的表現,及質疑學聯無代表性,主張退聯港大學生會才能獨立自主,成功獲同學聯署進行退聯公投。
岑敖暉:非一日之寒
學聯今天開會商討港大退聯對策,副秘書長岑敖暉表示,學聯是各大學學生會組織的平台,港大退出後學聯依然運作,「即使只有七間大學,學聯依然仲係學聯」。對於是否擔心引發連鎖反應,他指港大退聯涉及很多虛假的二元對立及誤會,各大學學生會與同學溝通上有距離。
他形容這問題並非一日之寒,罷課初期各學生會原本定期在校內與同學召開罷課委員會會議,可是在爆發雨傘運動後不了了之,導致溝通出現斷層,認為這問題不解決,危機會一直存在,學聯必須檢討如何拉近與同學的距離。
一九九○年任學聯秘書長的蔡耀昌指,港大是最大學府之一,又是學聯創立成員,退聯一定對學聯的號召力造成影響,但今次投票贊成與反對票差距很接近,顯示學生意向並非一面倒。他希望港大退聯是暫時,而退出學聯並不代表退出學運,港大學生會應繼續與學聯在學運上合作。
或影響學運凝聚力
二○○二年任學聯秘書長的教協總幹事馮家強認為,港大退聯無可避免影響學運凝聚力,但學聯過去亦曾試過並非八大院校都是成員,科大及城大都是近年才加入。他說學運有盛衰期,最重要是留在學聯的其他院校學生如何應對;至於退聯關注組批評學聯缺認受性,他指學聯採用秘書處制,由各院校代表組成常委會,共同決策及選出負責執行決策的秘書處,各院校有平等權力,若改為全港大學生一人一票選出,或會被人多的院校壟斷,較細的院校可能被邊緣化。
二○○九年擔任學聯秘書長的周澄在facebook留言稱,「中共統戰派多年來意欲染指港大學生會拆散學聯,今天大概樂見其成,還望港大同學可以守住江山了。」也有支持退聯人士認為,中共面對強調本土意識、組織鬆散的學生組織,可能更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