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絮語】
工作假期這個名詞對廿多歲的組群可能熟悉一點,也明白它的含意;其他人卻會問:工作跟假期根本是兩回事,為甚麼會扯在一起這麼奇怪?
據知由二〇〇一年起,香港已經陸續和九個國家建立了雙邊工作假期計劃安排,推行至今已十三年。勞工及福利局的數據顯示,近幾年每年約有一萬人獲批工作假期前往各地。
三十歲前的年輕人參加這個計劃,因為他們大半沒有家累,不必為生活擔心,所以不少專業人士便藉這個機會去體驗外國的生活、文化、職場要求等跟香港的分別。
名副其實,參加者雖在度假,卻仍要工作賺取生活費用,可以說是一邊工作一邊度假。
結果出現兩種情況:一就是當事人嘗試了獨特的生活後便回港生活,有些還返回原來的公司工作;另一類則發覺自己較喜歡新地區的生活,於是決定留下來。
工作假期有多長各人都不同,通常由幾個月到一兩年均有,有些因為不獲公司批准這類假期便索性辭職,也有獲批的回來後為公司帶來雙贏的局面。
擔任社工職位的較難獲批三個月至半年的假期,一方面是短期合約的職位根本沒人會應徵(一年則可);另外是社工必須跟受助者建立關係;兩、三個月內關係建立起來了,社工卻又轉換,工作成果一定受影響。
也許值得調查一下哪類行業的年輕人較多參加這個計劃?
撰文:資深社會工作者陸鈺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評理WhatsApp:91338683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