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身教 - 鍾尚志

海闊天空︰身教 - 鍾尚志

醫學院裏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等臨床學科的教授,都要親自上前線,負起在病房照顧病人的責任。
行醫當然要把握人體的生理運作、病理學、藥物學等等的理論基礎,但臨床治病,歸根究柢還是要講實戰。手術拙劣、臨床判斷拖泥帶水的外科教授,不論科研如何出色,發表論文汗牛充棟,只會被人家在背後恥笑。紙上談兵的外科教授,始終難以服眾。上手術台時沒有兩三下散手,壓不住場,還講甚麼傳功授業?
習醫的漫長旅程中,除了醫術,還要吸收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尊重生命」、「病人福祉放第一」、「仁心仁術」等等,上醫學倫理課時可以說得天花龍鳳,但對學生的實際影響,遠不如讓他們在病房裏親身體驗一下資深醫生教授們如何時處理棘手的病例。又要教學,又要臨床看病,還要搞科研、寫文章,時間夠嗎?
三十年前我加入剛成立的中大醫學院外科系,第一天上班在簇新的、還未有病人的威爾斯親王醫院見老闆。系主任李國章教授對剛考獲專科銜頭的我講述了在大學工作的要求,還說了一大番鼓勵的說話,最後問我對新的工作有甚麼不明白的地方。我說:「李教授,我知道要教學生,看病和研發新科技,但哪個比較重要?我的時間該如何分配呢?」 老闆哈哈一笑,說道:「教學8小時、臨床8小時、科研8小時。一天不是正好有24小時嗎?有甚麼問題呢?」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