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秘書長憂觸發骨牌效應

前秘書長憂觸發骨牌效應

【本報訊】學聯成立於一九五八年,港大學生會是創辦成員之一,初期只有四間院校參與,發展至今已增至八間大學。港大公投退聯是學聯史上首次,有學聯前成員指,因學聯會向各成員院校,按學生人數徵收每名學生六元會費,港大退出將令學聯每年少收九萬餘元會費。據了解,學聯會章列明,只會在決定解散時「分家」,港大退聯無法要求瓜分學聯現有資產。

將少收九萬元會費

學聯成員院校原本包括港大、中大、理大、浸大、嶺南、樹仁、城大及科大八間大學,是不同學生會合作的平台。學聯行政上共分三層架構,包括有代表會、常委會及秘書處。代表會負責處理行政、財政及問責;常委會負責日常決策運作;而秘書處則負責執行常委會決定。而常委會決策則採共識制,當學生會代表在個別議題達共識,方可用學聯名義發聲明或發起聯合行動。
學聯前秘書長李耀基指,學聯每年估計將少收約九萬元會費,但學聯財政穩健不會影響運作。他擔心退聯會觸發骨牌效應,削弱學聯代表性。不過學聯會章未有對院校退聯後重新加入設限,港大只要經會員公投決定入聯,即可再入。據了解,學聯現時會址是自置物業,早年出售「學聯旅遊」更有過千萬元進賬,過去也絕少出現虧損,可應對港大退聯的財政影響。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