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成也雨傘,敗也雨傘。學聯在去年雨傘運動擔當領導角色,一度在港大民調中成為評分最高團體,但運動結束僅兩個月,港大學生就公投通過退聯。本身是學聯老鬼的政治學者蔡子強稱難以理解結果,憂造成骨牌效應,相信中共對學聯面臨解散這局面最開心。
繼港大公投退聯,嶺大退聯關注組亦最快下月初公投,只要投票率達兩成五即約九百人投票,而贊成票又多於反對票,退聯公投就可通過。
嚴重削弱代表性
中大政政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是一九八七年中大學生會會長,當年也是學聯成員,指今次結果重創學聯,令其元氣大傷,日後在民主運動的影響力勢減,因其中一個最有影響力的學生會退出,嚴重削弱其代表性,「政府仲會唔會同學聯傾政改?」
蔡指中共最忌諱學生運動,而學聯在本港學界極具代表性,故獲中共重視。如今港大退聯,除削弱其代表性,也可能對其他大專院校的學生會造成骨牌效應,是中共樂見的局面,「少咗一把堅定嘅聲音,北京最高興」。
他說無論是早年的基本法草擬諮詢、爭取八八直選到八九民運,以至去年雨傘運動,學聯在不同年代的本港民主與社會運動都擔當重要角色,故中共一直設法打擊學聯,包括滲透或另起爐灶,但從不成功,「點諗到會喺雨傘運動之後,就有港大退出」。對於有人質疑學聯的認受性,他指學聯是聯會性質,並非一人一票選出,「你會唔會質疑聯合國唔係一人一票選出?」
一九八三年擔任港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的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擔心學聯推動社運影響力被削弱,他說即使鼓吹退聯者認為學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也應留下改革,因為一旦學聯解散,難以重組一個新的聯合學界組織。
■記者黃偉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