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石亂投】
海事處因應海難獨立調查委員會報告建議,分三階段推出十多項改善措施,力求挽回公眾對海上安全信心。事隔兩年多,首階段包括加強船員瞭望工作、檢討船隻最低船員人數要求等五項措施已落實,今年將繼續推出加強船長培訓及制訂船員休息等措施。不過海事業界批評,海事處似在藥石亂投,未有從根本解決業內人才荒及將船長職業規範化等問題。
首階段五項措施,包括加強船員瞭望工作、提供應變部署表、檢討最低安全船員人數、加強救生衣的相關說明及指示,和要求在駕駛室安裝水密門警報器,已在去年十一月落實。當局又同時要求負責瞭望船員,每五年至少驗眼一次。
海事處現階段將要求載客船安裝三種航行設備,包括自動識別系統(AIS)、甚高頻無線電話(VHF)及雷達,以加強船隻避碰能力,政府並會全額資助本地載客船隻安裝AIS。海事處又計劃在今年內落實要求船長定期驗身、加強培訓及制訂船員休息安排指引等六項措施。
資助買系統卻沒訓練
不過,海上業界聯席會議成員、坪洲街渡董事黃漢權指,政府雖資助購買AIS系統,卻未有提供訓練課程,也沒要求船員接受訓練,「咁只係多一個監控船隻嘅儀器,好懷疑有咩幫助」。他又指船隻意外主要與船長安全意識有關,若將終身制的駕駛執照改為每隔幾年續牌,更有助提高船長安全意識。
至於船員休息安排的指引,則最令業界頭痛。黃說要將現時作息模式改為每六小時小休一次,業界須大幅擴充船員數目,但行內正面對人手不足及老齡化問題,只能考慮減少班次以騰出休息時間。
此外,有港九小輪前員工何先生爆料稱,有小輪公司更期為二十四小時,他也試過因為過勞,工作期間「瞌眼瞓」。他指每班船排得緊密,上廁所與吃飯時間也不足,很多船長會邊開船邊煲飯及用餐。
何又指案發時的海泰號根本人手不足,有同事曾反映更期及人手問題,但管理層回覆是公司制度。他因人工偏低,已轉職受聘駕私人遊艇。
■記者鄭啟源、黃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