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芊陌:褪色的迪士尼 - 蕭煒春

悠遊芊陌:褪色的迪士尼 - 蕭煒春

上星期跟朋友往訪迪士尼樂園,普普通通的一個星期六,還是遊人如鯽,當然以內地人居多。香港迪士尼開幕初期,我一家也是常客,幾年下來,因為客路的改變,園內的氛圍變得怪異。內地人如常打尖、喧鬧,本地員工習慣了凡事黑面回應。一個本應讓人感覺奇妙飛翔的地方,瀰漫著負面情緒。

迪士尼樂園成功之處,在於細節方面的用心。譬如米奇、美妮會突然跳出來跟你拍照;排隊玩機動遊戲百無聊賴時,會有人在旁唱歌跳舞幫你打氣;員工大派不同款式的貼紙,讓小朋友笑逐顏開;連垃圾桶也懂得說話與走路。這是樂園開幕初期予人的印象。
現在呢?由進入樂園搜查隨身物品的一刻開始,遇上的員工十居其九木無表情。怎樣說呢?是不至於呼呼喝喝,但你會感到他們並不喜歡自己的崗位,可能是因為待遇不佳,又或者平日遊人過多,腌尖聲悶不守規矩,員工但求守著隊型,沒有人大打出手已算盡忠職守,似乎已沒有多餘精力擠出笑容。
以往孩子們進入樂園,最喜歡搜集印上不同主角樣子的迪士尼貼紙。不知道是否因為索取的人太多供不應求,小芊整天刻意在制服人員面前徘徊,還是一無所獲,終於忍不住開聲,才獲得一張珍貴的睡公主貼紙。跟卡通人物拍照不是樂事,任何人稍一走近即被視為想打尖,遭工作人員指令排隊。晚上在園內吃快餐,一個女孩來收拾一桌狼藉,「唔該晒!」女孩沒瞧我們一眼,繼續機械式地趕收工。暗燈下經過幾個垃圾桶,竟然傳來陣陣尿味。
關於打尖,已演化出一種攻防文化。說普通話的還是在盡力博大霧,只要以手一擋,回一句:「排隊吧!」大部份會知難而退。遇上一個邊講電話、邊越過排隊人龍的女孩子,到了隊中間被一對母子攔下。女孩沒多作解釋,轉身離開並對著電話筒大聲說:「過唔到嚟呀,啲人都戇×嘅。」原來是講廣東話的。
香港迪士尼樂園剛公佈業績,上年度入場人次達750萬,當中內地旅客佔48%,只有三成二為本地人。翻查2010年樂園首次向外披露的資料,入場人次460萬,香港人與內地人分佔41%、36%,翌年人次攀升,但港人與內地人的比率逆轉至33%、42%,隨後幾年內地客比例持續向上。
迪士尼不再是香港人的樂園,正如香港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鬧市拖篋、隨地大小便固然十分之討厭,但更令人憂慮的是我們如何回應。你爛嗎?我比你更爛;你沒有禮貌,我就以粗口甚至出手回應。久而久之,文明養份逐漸流失,變成劣幣驅逐良幣,所謂中港融合,就是如此這般將深層文化改頭換面。
並非怪罪迪士尼員工,換轉是自己,天天如此這般也實在是難受。只是慨嘆香港無樂土,我們的下一代無處可逃,還能守得住人民的質素嗎?

Profile: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