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兒子今年應考DSE,大考在即,這幾個月來日讀夜讀,最後衝刺。朋友說兒子最愛跟父母駁嘴、和同學辯論,所以志願是做大狀,首選希望入港大讀Law。他說港大法律系地位崇高,個個同學發夢都想成為系內學生,就像徒弟都希望找到個好師傅,學正統紮實的功夫,那麼將來要走的路就比較順暢。
在家長界中,有「神科」之說,兩大醫學、法律系都被視為神科。姑勿論這形容詞是否過份神化,但家長們稱之為「神」的通常入學門檻甚高,考DSE如是,考IB的拿不到40以上而想入兩大讀醫讀法律,大概連入學面試的機會也沒有。
能令莘莘學子趨之若鶩,這是來自江湖地位。江湖地位,又由高教學質素、以及經年累月校友師生對社會的貢獻,一點一滴積聚而來。而高水平的教學質素,最基本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校內自由風氣。從來,學術研究和討論,必當免於政治紛爭,沒有被懲處的恐懼,才能越辯越精采。
刻下的梁特政府,對小學生要大搞內地交流、姊妹學校,;對中學生要整頓通識;對於大學生,先在施政報告中點名指摘港大一份學生刊物,然後最近社會又盛傳有人干預港大副校長的遴選工作,目標是拉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下馬,之前左報的連串攻擊,只是前奏。
政治逐步侵入校園,賠上的將會是思辯自由與教學質素。港大法律學院現任院長何耀明說「學院毫無選擇地必須繼續保障學術自由,未來任何學術和人事聘用決定,不會受政治因素影響」,他的回應擲地有聲,你能體會學院如何緊守「專業」這兩個字。緊守專業,還望港大校委會如是,更期望各大、中、小學的管理層,也如是。
蘇菲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