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梁振英等人被指致電港大校務委員,圖阻撓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出任副校長。事件主角陳文敏昨首度開腔,強調港大的學術自主傳統非常深厚,絕不輕易改變。他又質疑特首擔任所有大學校監及有權委任校董,權力過大並不恰當。據了解,港大校務委員會本月二十四日開會,最快下周初敲定議程,未知會否討論副校長遴選。
記者:白 琳
正在英國劍橋大學講學的陳文敏,在當地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稱,去年七月至今經常不在港,對政府干預遴選副校長的傳聞所知甚少,因此拒絕評論。
不過陳文敏質疑,政府對大學的權力過大,「政府在大學管治上擁有相當權力,看來並不恰當。」他舉例稱,特首作為大學校監的角色不清晰,也令人質疑部份校務委員由特首委任是否恰當,「為何特首是所有大學的校監?大學受公帑資助,應該問責,但問責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需要思考整個制度。」
陳文敏又表示,擔任法律學院院長期間未有感到政治壓力,強調港大有極強的學術自由傳統,不會輕易改變。對於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陳認為政府公開批評不合政府意思的事物,極不恰當。
文灼非促梁解釋
港大校務委員會本月二十四日開會,主席梁智鴻昨向傳媒稱暫未有議程。港大校長馬斐森及副校長錢大康昨沒有回應傳媒問題,錢只着記者「問其他同事」。《明報》前總編輯、世華網絡營運總裁劉進圖本周三率先撰文,披露政府人員致電校務委員施壓,並透露陳文敏獲前首席大法官李國能推薦出任副校長。劉強調獲得兩個消息人士確認消息才撰文。
校務委員文灼非希望梁振英解釋清楚,以釋除委員疑慮。他說記憶中校委會從未推翻遴選委員會的推薦。會內最大爭議是討論馬斐森出任校長,但當時也毋須投票表決,他認為若政府施壓只會弄巧反拙,「學術界唔受呢一套,對打電話嘅人嚟講仲好危險,一暴露咗,成個特區政府管治威信好大動搖。」
港大前副校長、教院講座教授程介明昨在報章撰文,質疑左報為何選擇這個時候狠批陳,因陳素來支持民主,「不是因為佔中才有的,更不是衝着中央的八三一決定而來的,為甚麼以前沒有受到批判,現在忽然要受到批判?」但程強調並非「撐」陳文敏,只是就事論事。
教協代表昨手持「不容超越學術警戒線」橫額,到特首辦外抗議,要求政府就特首等人向港大校委會施壓一事展開調查。教協指《基本法》訂明港人享有學術自由,院校在回歸後保留自主,此核心價值不容政府破壞,教協有合理懷疑政府有組織及預謀干預港大遴選副校長。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指出,陳文敏事件比鍾庭耀事件更嚴重,對大學教職員衝擊更大,致人心惶惶。他說外國的大學一般不會由現任官員擔任校監,以確保學術自主,他認為是時候檢討相關大學條例,重新審視校監是否必須由特首出任,及特首委任部份校董是否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