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先生以「抗拒下流現代漢語」自期,但一月二十八日貴欄說:「As such是指『作為(上述那樣的人、物)』」,這「作為」恐怕也是現代漢語吧?「作為」中文應解作「行為」、「成就」等,否則二字似不應合用。
答:這位讀者竟然關心中文用法,實在難得。「作」、「為」二字,解作「做」,的確很少合用,例如北朝民歌《幽州馬客吟》說「有錢始作人」,唐朝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說「獨在異鄉為異客」等。不過,「作」和「為」有時也會合用,例如《莊子.天下篇》說,宋鈃、尹文二人「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做華山形狀的帽,戴着以表心迹)」。一九三零年代作家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也有「這間小花廳,當年是作為一個談機密話的地方」這說法。
又拙欄講解英文,有時不能不用詞典式譯法,即翻譯盡量用中文遷就英文,以帶出英文的意思。
比如說,I do not exclude this possibility詞典會譯做「我不排除這個可能」,正式中文說法則當然是「我認為有可能」。今天,現代漢語人一律說「不排除」,不再說「可能」,那是自甘下流,不能怪罪英漢詞典。
一月二十八日拙欄有一例句:Mr Leung is a communist, and as such can lie like a gas meter。譯文是:「梁先生是共產黨徒,而既是共產黨徒,自然可以謊話連篇。」由於不必再解釋as such二字,例句就沒有用詞典式譯法,說「而作為共產黨徒」等等。一般翻譯和詞典式翻譯,是有點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