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屯門早前爆發反水客示威及警民衝突,引發港人兩極評價,是非另當別論,但示威者高叫「愛祖國、用國貨」口號,竟被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海外版形容為「把侮辱行為加諸內地客身上」,北京《環球時報》更稱,示威是「借『反水客』再次挑起兩地矛盾,乘機灌輸反共思想」。甚麼時候開始,國貨問題竟衍生出港獨、反共思想?如此扣帽子、打棍子,國貨與港獨齊飛,中共媒體實在太有才了。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有網民在facebook表示,大埔有小學功課的作文題目是「最尊敬的人」,指定對象居然是梁振英,有學生因寫自己並不尊敬講大話的梁振英,結果只得到二十八分。還有家長反映,同區有多間小學也有相同的題目。為官員臉上貼金、神化領導人,本是中共官場的常態,甚麼時候開始,這種文化已滲透到香港?
親共輿論、團體在為梁振英臉上貼金之際,對異見學者的抹黑也不遺餘力。自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炮轟《學苑》後,中共在北京及本港的喉舌就不停地搜集和抨擊港獨言論、行動、人物和團體,好像港獨思潮、言行已經氾濫,並已威脅到國家安全。中共喉舌指摘香港大學是「包庇港獨保護傘」,質問理工大學為甚麼對「熱血公民」悍將鄭松泰「坐視不理」,一如中共遼寧省委機關報《遼寧日報》派記者私訪大學,再指摘教師在課堂抹黑中國。
對梁振英及中共喉舌來說,無論是雨傘運動,還是反水客示威,都是違法的,甚至是受外國勢力或港獨勢力操縱的。但正如台灣起訴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等一百一十八人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facebook貼上美麗島事件、野百合學運、太陽花學運等照片,並留言:「如果追求民主是一種罪,我們通通都有罪。」
民主運動是對當權者的反抗,開始時自然難免被視為違法、犯罪。中共建政後在天安門廣場曾發生兩場大型民主運動,其中,一九七六年的「四五」運動已經得到平反,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就連梁振英當年亦曾登報發表三點聲明:「深切哀悼所有壯烈成仁的北京愛國同胞、強烈譴責中共當權者血腥屠殺中國人民、向文匯報全體員工致崇高敬意。」諷刺的是,梁振英和《文匯報》如今沆瀣一氣 ,左轟《學苑》,右批陳文敏,成了抹黑民主運動、干涉學術自由的急先鋒,與中共整肅內地大學意識形態遙相呼應。
梁振英要謀求連任,繼續充當中共某些權貴家族在港利益的代表,繼續為政商界的梁粉牟利,自然要緊跟黨中央的路線,自然要接受西環中聯辦的指示。反港獨已成了梁振英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向北京爭取政治、經濟資源以及日後邀功請賞的共同語言,因此不惜把各種民主運動、民生問題都歸咎於港獨,既逃避自己主政無能的責任,又可以打着反港獨的大旗號令親共團體、媒體,以反港獨的「大義」壓制窩裏反,避免親共陣營再出現類似田北俊要求梁振英考慮引咎辭職的不和諧聲音。
水客擾民本是民生、經濟問題,不論是特首、港府,還是負有促進中港兩地經濟交流、反映香港居民對內地意見職責的中聯辦,都應盡心盡力協調兩地政府機構加以解決,梁振英、張曉明亦都曾落區演出調查騷,但結果是坐視問題惡化、坐視衍生出政治問題,如今再動用官方媒體攻擊為港獨行為,實在是居心叵測。尤應警惕的是,梁振英和張曉明越是把更多的民主事件、民生事件歸類為港獨事件,煞有介事地指摘港獨言行氾濫,就越有機會成為自證預言,真的禍港禍國。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