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差、轉季 鼻敏感難避

空氣差、轉季 鼻敏感難避

【本報訊】冬天寒冷天氣及轉季時分,是鼻敏感發作高峯期,加上空氣污染嚴重,耳鼻喉專科醫生指求診數目多兩倍,患者不停打噴嚏及流鼻水,宜及時用藥舒緩症狀,否則可致喉嚨痛、鼻竇炎,甚至中耳炎。而近期流感疫情嚴峻,鼻敏感患者若惹上流感,症狀會較一般患者持續較久,較難痊癒。
記者:嚴敏慧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黎顯宏表示,人體有自然防禦機制,當吸入異物如塵蟎、貓狗毛時會產生反應,透過打噴嚏、流鼻水等將刺激物排走,避免吸入體內。但鼻敏感患者的防禦機制被放大,太勤力趕走異物,即使遇到一些無害物質,鼻黏膜也會產生較激烈的反應,例如鼻黏膜過份充血出現腫脹導致嚴重鼻塞,又或分泌黏液過多而不停流鼻水。
鼻敏感患者較多為兒童及三十至四十歲人士。黎指,前者因為免疫系統發展未成熟,身體對外界反應過大,但後者的致病原因未明。鼻敏感與遺傳也有關,若父母其中一方為鼻敏感患者,子女有鼻敏感的機會約50%;父母皆為鼻敏感患者,子女患鼻敏感機會增至70%。此外,半數鼻敏感病人更同時患有氣管敏感,發作時除了打噴嚏、流鼻水,更會咳嗽有痰。

多運動強化呼吸系統

天氣寒冷及轉季時分,均是鼻敏感求診高峯期。黎顯宏指,求診個案較平常增加兩倍。冬天鼻敏感發作多,除了空氣污濁,與溫差也有關,當吸入冷空氣,鼻會充血暖化空氣,減低進入氣管時的刺激感,但鼻敏感患者過份反應,過份充血就會出現不適反應。要避免此情況,進出室內外時可戴口罩,保持鼻前空氣和暖,以免激發暖化空氣機制。
現時也為流感高峯期,要分別流感或是鼻敏感,可從症狀評估,若只有鼻子相關症狀,如流鼻水及打噴嚏,多為鼻敏感,流感則會伴隨發燒等病徵。惟黎指出,鼻敏感患者感染流感,症狀會較一般患者持續較久,較難痊癒。故控制鼻敏感病情是非常重要的,發作時應用藥,減低惡化機會。
若未有治理鼻敏感,因為鼻塞嚴重,患者轉為以口呼吸,可導致喉嚨痛,亦有機會演變成鼻竇炎,增加鼻瘜肉機會;至於兒童更多會影響中耳,導致中耳炎或中耳積水。
要防止鼻敏感發作,他建議要做運動,強化呼吸系統;若每年會定時發作,可考慮使用吸入式類固醇作為預防。

預防鼻敏感發作貼士

‧天氣轉變或寒冷時,戴口罩保持鼻前空氣和暖
‧做運動強化呼吸系統
‧空氣污染嚴重時避免外出
‧每晚以生理鹽水洗鼻
‧家居環境要清潔
‧用熱水清洗被袋、床單及枕袋,定時更換
‧有需要可用吸入式類固醇預防
資料來源:黎顯宏醫生
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組成醫療組織「HELP」的《健康智庫》訪問系列